Leningrad Cowboys Meet Moses
(1994)
评分:7
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Sakke Järvenpää / 阿基·考里斯马基 / 马托·瓦尔托宁
主演:Twist-Twist Erkinharju / Ben Granfelt / Sakke Järvenpää / Jore Marjaranta 等
类型:喜剧 / 音乐 / 冒险
片长:94分钟
地区:芬兰 / 德国 / 法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时间:1994-02-24(德国)
IMDb:tt0107384
《列宁格勒牛仔搭摩西》电影简介
此片是《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的续集,列宁格勒牛仔乐团收到了美国人的邀请去纽约演出,没有签证的他们在墨西哥海关闯关成功来到了美国,这是他们前任队长米卢出现了,他号称在沙漠里得到了上帝的拯救,已经洗心革面成为了像摩西一样的圣人,他许愿他们巡回演出后把他们带回故乡,因为家乡诞生了一头圣牛,为了庆祝,米卢决定盗走自由女神的鼻子作为献给圣牛的礼物,得逞后他们带着鼻子来到了法国、德国、捷克,一路上他们和CIA密探斗志斗勇,险象环生,而密探长时间和因为看了米卢送的圣经为之感化,成为了他们的一员,于是,这支并不高明的乐队为了这个神圣的梦想,一路卖唱,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西伯利亚的家乡
《列宁格勒牛仔搭摩西》演员表
西卢·塞佩莱 Silu Seppälä 演员 Actor 代表作:没有过去的男人 /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 / 浮云世事
马托·瓦尔托宁 Mato Valtonen 演员 Actor 代表作: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 / 浮云世事 / 天堂孤影
马蒂·佩龙帕 Matti Pellonpää 演员 Actor 代表作:地球之夜 /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 / 浮云世事
卡里·瓦纳宁 Kari Väänänen 演员 Actor 代表作:地球之夜 /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 / 浮云世事
安德烈·维尔姆斯 André Wilms 演员 Actor 代表作:勒阿弗尔 / 勿忘我 / 波希米亚生活
阿基·考里斯马基 Aki Kaurismäki 演员 Actor 代表作: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 / 没有过去的男人 / 枯叶
《列宁格勒牛仔搭摩西》电影评论
佩龙帕大叔生前最后一部电影,就算作为续集不如征美记那么新奇讨喜(特别是前三十分钟傻逼兮兮的剧情),还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考里斯马基(自己又作为车间工人露脸了哦),一个恶搞政治、热爱音乐、时不时冷幽默、饱含温情又沉默寡言的烤鸡。阿基脑残粉就是我本人了。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的续集,一如上部的一本正经的甩片。套了个摩西带领犹太人回耶路撒冷的故事,从纽约回列宁格勒。走之前撬了自由女神的鼻子,从法国登陆,一路经过德国法兰克福、莱比锡、捷克和波兰,最终回家,在酒吧卖唱、在街头要饭、在台球厅买票……几乎一路唱个不停。这片子对五条人影响很大,也被新裤子写入张蔷的《手扶拖拉机斯基》。
牛仔返乡记,宗教元素的加入使怪诞的剧情充满着隐喻和暗讽,第一部里的矮个跟屁虫像是第二部的CIA探员,而大鼻子就像第一部里的大鱼。音乐秀还是一如既往热闹精彩,但搭配那些严肃脸庞怪异姿势就会引人发笑。第三部阿基打卡。ps,长桌聚餐老库在《地下》《黑猫白猫》里都有沿用。
音乐还是很好,故事的设计更复杂但是在电影里有点乱,加上各种无厘头的设计,嫁接,改装使得观看过程有点累。视觉上的细节的设计不如第一部有趣。同时,导演的风格对演员表演的依赖是很重的,这一部里少了很多导演常用的主演,使得可看性有所下降。拍到佩龙帕,瓦纳宁,维尔姆斯的时候,明显要好看很多。
这么看第一部贾木许风格的痕迹还是蛮重的。配乐占比下降了很多,政治笑话还是那样(感觉政治意味加重了)无厘头的黑色冷幽默减少一点,运动镜头和主观镜头(或是空镜头?)减少了很多,特写好像也减少一点。其实也还可以 只是没有那么惊喜
#阿基回顾展# 与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连看,前景提要迅速浇灭了刚四十分钟前的欢乐,所以再郁闷,再精神北欧人附身,饮用龙舌兰一定要适量啊泪(想起家里好像还有大半瓶龙舌兰谁想喝的告诉我);前者是征美记,后者是征欧记,消失的乐队领导突然摩西归来,各种隐喻和嘲讽已趋直白,各种梗依然冷幽默十足,人家一头栽进游泳池他轻松水上走;不过总体气氛哀伤很多,充满着实质的和精神上的双重乡愁;以及,再见佩龙帕,再见一号厅
拿宗教和政治找乐子、开玩笑:摩西拿着《旧约》与列宁拿着《共产党宣言》对话,水上行走,锡安山上用打孔机钻出甘露,被压榨的无产阶级乐手们,但仍无法推翻独裁领袖。整个故事就是在宗教故事框架的现代重构,蛮有趣,服装比起第一部也有了变化,老一辈是波西米亚风格,年轻一辈是革命军人服装,可见他们在与西方文化有了接触后,出现了分化和自己的认识
补全Aki Kaurismäki主要作品,第十四部。乐队跌跌撞撞返乡篇,多多少少有些重复了自己。主线引经的点子真好,音乐依旧突出,吐槽玩梗也更加犀利,只不过剧情发展与角色发挥不及系列前作,感觉到了瓶颈,差了些。
影片承袭了前作的荒诞和黑色幽默,列宁格勒牛仔征服美国后,转战欧洲,足迹遍及法国德国捷克波兰,最后衣锦还乡俄罗斯。导演借由乐团被重新带回家乡的故事,影射和讽刺宗教在引领人类精神走向时的各种私欲和谎言。
因为是连续性的,上一部是出发,这一部是回乡,看到他们坚持不懈地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拎起乐器就演奏,让我一种感动又敬畏的感觉。坏人的好和好人的坏,在医院出去后经纪人去台球厅收钱默默付钱给医院,无厘头的比如过俄罗斯边境那里。台词很少,阿基的镜头叙事性是够可以了,音乐也很抓耳。
“征美记”和这部续集连看,是会产生一种更为怪诞的感觉。确实不如第一部那么可笑可爱地好看,但说“狗尾续貂”也确实过了。两部连看,一部是“出征-走出去”,一部是“回归-回家乡”。与其像他们说的连着看,我倒一直试图把它们割裂看,即看完第一部沉淀一下。真心觉得第二部和第一部讲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第二部时苏联也解体了),虽然还是一样的造型一样的演员(却总觉得不像5年老那么厉害?)有更多隐喻,比如马列主义和圣经对辩那段儿。大家因为昨天卢米埃黑屏预警,一直在等今天,但并没有任何“技术处理”也没提到gcd,奇怪。红车怎么弄回来那段没明白也许饿得不专心了。噢对了,今天是“国际古迹遗址日”。资料馆阿基·考里斯马基Aki Kaurismäki大师专题展。with两部都没睡的肉。大厅。9成满
这部反而把社会问题用流浪乐队漂流演出过程讲的很露骨。叙事仍旧简洁,字幕代替。西方权力者的追捕,轻易的越狱都有意义指向,敞视监狱中无论圣经信仰者还是共产主义信仰者都存在剥削者。阿基把社会边缘者放大至世界边缘群体,不受任何主流社会的欢迎,无人鼓掌的表演,只有面对同一群体(街头流浪青年和山谷村民)的演出才获得关注等细节都很明显表达怪诞背后的现实,阿基态度就是冷面幽默地反抗,所以越狱才如此简单。太阳妇女酒和牛戏谑地把圣经思维和计划经济思维融合,即使一无所有也信仰那头结合体的产物“牛”,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交织的意识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