Ο μελισσοκόμος
(1986)
评分:8.3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编剧:Dimitris Nollas /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 托尼诺·格拉
主演: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 Nadia Mourouzi / 塞尔日·雷吉亚尼 / Jenny Roussea 等
类型:剧情
片长:Argentina: 122 分钟 / Greece: 140
地区:法国 / 希腊 / 意大利
语言:希腊语 / 法语
别名:O melissokomos / The Beekeeper
上映时间:1986-09(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0091506
《养蜂人》电影简介
电影从异常沉闷的养蜂人斯皮罗女儿婚礼开始,婚礼结束后斯皮罗依旧跟着养蜂人的队伍南方放养蜜蜂,他已经习惯这样的飘泊,所以他准备告别家人,从此独自在路上。半道上他遇到了失恋的少女搭车,他好心让无处可去的少女在旅馆住了一夜。继续上路的他遇见了儿时的玩伴,他们追忆着年轻的日子,同时他在少女青春的张扬和活力里重新有了生命存在的确定,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有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冲动。然,相聚是短暂的,当少女再度上路的时候,斯皮罗内心涌动着太多的伤感,他明白对于自己没有什么可以依恋的了,于是,在阳光下他打开了所有的蜂箱…….
----kavkalu
第43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养蜂人》演员表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 演员 Actor 代表作:云上的日子 / 八部半 / 甜蜜的生活
纳迪娅·穆鲁齐 Nadia Mourouzi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尤里西斯的凝视 / 养蜂人 / Alice
塞尔日·雷吉亚尼 Serge Reggiani 演员 Actor 代表作:坏血 / 豹 / 影子部队
瓦西亚·潘戈波卢 Vassia Panagopoulou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养蜂人 / 特里雷
米哈利斯·扬纳托斯 Mihalis Giannatos 演员 Actor 代表作:雾中风景 / 慕尼黑 / 永恒和一日
斯特拉托斯·帕希斯 Stratos Pahis 演员 Actor 代表作:雾中风景 / 尤里西斯的凝视 / 养蜂人
迪米特里斯·坡里卡库斯 Dimitris Poulikakos 演员 Actor 代表作:鹳鸟踟蹰 / 养蜂人 / 致疯的喧嚣
多拉·瓦拉那基 Dora Volanaki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尤里西斯的凝视 / 养蜂人 / 塞瑟岛之旅
Dinos Iliopoulos Dinos Iliopoulos 演员 Actor 代表作:养蜂人 / 龙宝宝
Stamatis Gardelis Stamatis Gardelis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养蜂人 / Oi athlioi tis Viktoros Hugo / I kali... pethera
Karyofyllia Karabeti Karyofyllia Karabeti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养蜂人 / Eftyhia
《养蜂人》电影评论
公路片的套子和线性的叙事,意外地成为安哲作品序列中表意符号少、故事性相对更强的作品,少女的活力和青春调和了老人的悲伤与沉郁,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组合却有几分刻意,中年大叔版的马斯楚安尼看不出年轻时的风流倜傥,而少女的活色生香在这个故事里有多少满足动机的必要又是打着问号的。养蜂人的过去甚少着墨,只是用路上相遇的旧识的只言片语来渲染他的忧伤,或许剧情里的细节总能找出这些隐喻的来由,但总归难避“刻意”二字好说。
结合一众老人过往参与“运动”的早年经历,本部电影的寓言性大概附着于左翼阵营的失败主义叙事。一个可能的推测是,《养蜂人》的潜文本正与那篇“列宁与养蜂人”(小学课文《蜜蜂指路》)的寓言相关联——后者指示着二十世纪左翼运动的某个开端,亦如前者隐喻着二十世纪左翼运动的某个终结。另外,就主人公自身的境遇来看,以他为化身的左翼人士的失败是双重意义的:既丧失了抵御资本主义文化(以少女的嬉皮做派和斥耳的摇滚音乐为表征)的有机能力,又因为沦为力比多层面的欲望主体从而抛却了原先作为运动主体的“纯洁性”和“崇高性”。换言之,这既是既是面向他者的失败,又是面向自身的失败。最终的自我了结颇具有俄狄浦斯之意味,后者戳瞎了自己赖以跃升的双眼,亦如前者通过毁灭自己赖以存在的方式,从而毁灭了自己。
柔情、哀伤,目前看过最多特写和近景的安哲罗普洛斯。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是不是欧洲最伟大的男演员?一开始我还想“哦嘿费里尼来了”,然后迅速就忘了这茬。小女儿的出嫁日,是男主角失去家族之锚的日子,妻子在女儿婚礼后决定去跟儿子同住:“也许我会重回职场,或者卖了房子。我对你做了什么……”养蜂人追着花期随时启程,养家糊口。途径旧友的家,夤夜潜入医院去看被监狱搞垮身体的政治犯好友,在海边,寥寥数语所透露的是被时代所碾压的三人青年时代“我们在小镇里,曾梦想改变世界”。年华老去,既没有撼动世界,也没有获得安稳幸福的生活。离家出走无牵挂的少女起初依赖养蜂人,当她发现自己如果做人妻子就形同被囚禁了,虽然紧紧拥抱你,但“放我走吧”。家庭的分崩离析使他最终只能走上绝路。他再没有需要长途跋涉追赶花期的理由了。
养蜂人这三个字本身就叫人想象,再加上“养蜂人”,带着一车蜜蜂逐花而行,就更叫人欲罢不能了。片片以纯自然主义的风格、色彩,想给人带来一种充满神秘主义的解读,可是在这点上并没有抵达。此类片片不是任一个人就可以拍的,除非你对电影这个手艺捻熟一心的时候才可能抵达。虽然如此,片片还是完成了一种尝试,一种并不太叫人满意的探索。就这一点来说,是不错的。
影片以蜂后的新生开始,紧接着是男主女儿的婚礼,看似生命力盎然的开头,讲述的却是男主在人生迟暮时重新寻找生命力的故事。男主开着满载蜂箱的货车踏上“花之旅”,想要故地重游,追忆逝去的年华,弥补曾经的遗憾,以此找寻生命的希望。他去找老友喝酒,和爱人复合,求女儿原谅,但这一切全部落空。在这场旅程中,年轻的女主闯入了他的生命,她纯洁天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活力四射,一个人随着流行歌曲跳舞;性欲澎湃,和男子疯狂做爱。她是青春和生命力的化身,男主从最初的躲避逐渐变得深陷其中,最后义无反顾的爱上了她,想从她的肉体上获得生命的希望。但是最终女主离他而去,开始了新的旅程,男主的最后挣扎也化作了泡影。在旅程中,蜂箱中的蜜蜂一直在减少,象征着男主不断流逝的生命。最终男主放飞所有蜜蜂,代表他彻底放弃,完全接受了死亡。
这部早期的安哲反而是有跳脱在的,有些俏皮,也不失活力,比之后面越来越固化的诗意风反而流露出混搭与碰撞实验的调调,唯一的小遗憾只是觉得有时候音乐太抢画面,毕竟全片静谧的氛围下音乐势必愈加凸显。虽然流浪、漂泊、找寻是安哲一以贯之的主题,但这部养蜂人的情感力确要更胜一筹,无论是象征原始欲望的火车、皱褶的钱币声、蜜蜂的嗡鸣亦或车流的声噪无一不昭示着欲望的挑衅与挣扎,当标志电影诞生的“火车”遇上没落的影院,而里面躺着一位“寂寞”的欲求至极的老者时,三者又是否构成了某种哲理意味呢?影院隔绝了火车轰鸣、石块压住了蜂箱,压抑而只得意淫。养蜂人的寂寞中掺杂了太多,有对女儿的愧疚,有对同行的告别,有对家人的成全,是哪怕女孩的主动一吻也无法填补的,养蜂人寂寞着的又何止情欲呢。
室内长镜头、戏院与火车轨道一门之隔的空间感印象深刻。从开头的婚礼开始,父女女婿三人目光错落,几乎每一幕都在营造一种热烈过后散场的寂寞,老友重逢的狂饮、裸泳,结束后会再离开;养蜂人被少女唤起朝气,点燃欲望,一吻可以抵挡列车的呼啸,却不会长久。重复出现的那首旋律激烈的有声源音乐,最扎眼的歌词是all by myself。最终孤身一人的时候,养蜂和逃离也变得无意义。
看《养蜂人》只能看到忘年恋跟老年的哀伤就有点暴殄天物了吧。其实跟《塞瑟岛之旅》放在一起看就能明白,斯皮罗的抛家舍业,他的回不去跟停不下都是时代性跟地域性的,是彼时彼地把人吹破了。只不过安哲在此把政治、历史埋得更深,埋得“外人”几乎挖不出来。所以我说,真是嫉妒希腊人拥有安哲。那些深沉宏大而独有聚焦的电影,你知道在情节之上它指向了哪里,却不知道那里具体发生过什么、经历过什么。
“Maria, Maria, 我们何以至此?”那个赤身裸体奔向大海的男人,那个在病榻敲打摩斯密码的醉汉还有那个孤独内敛的养蜂人,他们都属于一种罪恶和一种忧郁。开车撞碎餐厅的玻璃和放飞所有的蜜蜂,本质上都是中年男子郁结的发泄。一个女性对男性最信任的时刻在于男性没有欲望的时刻,而当他爱上她那一刻,她就该离开了。老朋友把手指扣响在病台上,养蜂人把手指敲响在土地上,但他们的话都说得太少了,想得却又太多了。
我真的不是很喜欢这种太过于自我的片子,尤其是小姑娘和中年危机大叔的组合,太没新意了。总觉得一个非电影强国的男导演开始拍这种电影,又有法国演员,意大利演员来演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片子的剧本会很弱,会是导演为了拍而拍的电影,没有那么出自本真。文艺片都是作,但有的能作到你心里去,有的会作到你翻白眼。亚历山大大帝 雾中风景 我觉得触到了大的人性,但这部片子太过于小我,而自我拯救又用的是如此俗套的手段。再加上男主侧面太像斯大林了,实在让我出戏。我本来是很喜欢安哲那种悲观,一切皆虚无,灰蒙蒙的电影美学,但这部真的不太喜欢。
来看马斯楚安尼的表演,意外收获一段爱丽丝漫游城市希腊版故事,如果文德斯将调性定得活泼俏皮,安哲则保持了一贯的抒情与暧昧(或者说沉闷)。母题与《山河故人》类似,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人加入,产生刺激,增添颜色,让“我”感受到作为人的存在感。蜂只是一层皮,内里则象征着这批女儿出嫁后的鳏夫,这点倒与小津的《秋刀鱼之味》异曲同工了,只不过日本不会拍得这么“过”而已。酒店中分床上演的悲喜剧,破败电影院台上的激情,卡车冲破酒馆玻璃的震撼,少女咬破男主的手指吮吸鲜血、主动敲开死亡地狱的大门等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安哲的设计感还是强,作为早期的作品,沉默三部曲之二,风格化比较明显(长镜头等),可能会有人吃不惯安哲,但看过安东尼奥尼、文德斯等人作品之后,再来看安哲,观感会好很多。
一口气刷完安哲《塞瑟岛之旅》《雾中风景》和《养蜂人》沉默三部曲,最中意且一气呵成的还是养蜂人。情感的积累、迸发、落寞和绝望,如同乐章般徐徐展开。前段中年男人大段的沉默,长镜头留白是情绪和欲望最绵密编织的时刻,而后剧情快速展开,在咬手时情绪达到最高潮,最后影院舞台上的肉体纠缠反而去情色化处理,表现了伦理的绝望与沟通的彻底失败。一个中年男人,在内核磨损后开启寻找启示之旅,却挥霍了最后的激情,等待的只剩下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