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mépris
(1963)
评分:7.8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编剧:让-吕克·戈达尔 /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主演:碧姬·芭铎 / 米歇尔·皮科利 / 杰克·帕兰斯 / 弗里茨·朗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03分钟
地区:法国 / 意大利
语言:法语 / 英语 / 德语 / 意大利语
别名:春情金丝猫(港) / 轻蔑 / Contempt
上映时间:1963-10-29
IMDb:tt0057345
《蔑视》电影简介
保罗(米歇尔·皮寇利 Michel Piccoli 饰)与卡米尔(碧姬·芭铎 Brigitte Bardot 饰)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保罗剧作家的工作也足以保证他们的衣食无忧。一次,制片人普罗可修(杰克·帕兰斯 Jack Palance 饰)邀请这对夫妻参加一个会谈,在会谈之中,面对着滔滔不绝的丈夫,卡米尔的心中第一次浮现出了一种名为“轻蔑”的可怕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强烈,强烈到她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的对丈夫施以深刻的爱意。同时,英俊帅气的普罗可修吸引了卡米尔的注意,两人越走越近。当奸情败露后,保罗大发雷霆,可卡米尔和普罗可修却毫不在意的驾驶着豪车扬长而去,哪知道,悲剧性的命运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蔑视》演员表
碧姬·芭铎 Brigitte Bardot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 蔑视 / 男性,女性
米歇尔·皮科利 Michel Piccoli 演员 Actor 代表作: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 白日美人 / 神圣车行
杰克·帕兰斯 Jack Palance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蝙蝠侠 /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 蔑视
焦尔贾·莫尔 Giorgia Moll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蔑视 / 安静的美国人 / 爱的世界
弗里茨·朗 Fritz Lang 演员 Actor 代表作:大都会 / M就是凶手 / 蔑视
《蔑视》电影评论
原来不爱一个人的时候,最深刻的折磨方式从来不是憎恨,而是彻头彻尾的蔑视。这样高傲的女性如纳斯塔霞焚币一般还是太让人沉迷了。而男人最大的轻蔑在于总是本能地以为女人对自己的爱,或对爱情本身是无可救药沉醉的,当碰到这样愚蠢自负的男人的时候,最好也是最永恒的爱就是将折磨他们至死。男人既然向来能轻而易举地,在性欲层面污泥一般蔑视女性,那么当一个女人开始在精神上反戈,完全蔑视一个男人的时候,他们却总是表现地太无能为力了。性欲之爱上能掌握生死的永远是这样火花四溅的女人,因为她们向来被无关爱的生活无限蔑视,由此才能绽放出更激烈更鲜活的蔑视。疲惫啊。高达总是这样疲惫。
比预期优秀了不少。男主角放在现在来说是有点pua男的意味,不断地强调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你背叛了我,你不爱我了,最终使得女主走上他所希望的道路,最终以女主死亡的悲剧性结局收尾。奥德修斯是主角在拍摄的电影,也是整个故事的前文本,看完电影让我想去补奥德修斯故事了。另外,本片的镜头语言非常讲究,男女主两人互相对峙时使用了平移镜头,在家中争吵时,不断运用空间的隔断象征两人间的矛盾,红蓝黄三原色的色彩的运用也很出色。Camille的配乐初听不错,后段反复出现略有一丝丝诡异感。
继续以拍电影的方式将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对镇。由于电影是法国人发明的,所以他们好像天生就被赋予了一种优越感。有充足的信心让芭泽PK梦露。拿各种欧洲文化去揶揄美国。同时又探讨人性与男女关系并对照拍摄的希腊文化,结尾又把这些破坏掉。还是延续了戈大爷的各种色彩美学,叨逼叨的旁白。唯一的不同,是配乐,用了和片子完全不搭的美国史诗片风格的音乐也是还继续对好莱坞的嘲讽吧。其实后期戈大爷的突破转型一方面是他追求探索。一方面也是这些本就观赏性不强的套路也很快就容易让人生厌。
,无疑是他对电影最好的论文,神话、感情和电影本体的三重讨论。最美丽的是想象中的归乡是短暂的空白,而望向家园的一刻那种自上而下的蔑视成为了一个符号,深刻而隽永。芭铎的肖像既是感情关系的蔑视也是生活对电影的蔑视,精深的探讨着创作者和生活的关系,在无序的生活本体中妄图用神话捕捉符合欲望的世界切面,但终究是徒劳,结尾处佩涅罗佩和卡米拉游入海洋,生活回归到世界中去,那种关系也被彻底抛弃,电影的任何一部分都因为自恃狂妄而丢失了生活。本片感情的一面估计也启发基耶拍出了红白蓝之白。
增加了有关电影本身的互文,翻译乱译一通的设定也特别有意思。很喜欢本片的剪辑与镜头的运动,尤其室内戏。戈达尔也是一个喜欢给观众制造障碍的导演,片子的改编与呈现方式几乎和原作完全不同,可能原作中丰富精准的心理描写和直给明晰的互文很难呈现也非戈达尔兴趣所在。有些对话琐碎又没完没了,一些似乎应该很关键的情节来得没头没尾。即使拿原作来作注释都似乎没法使片子连贯起来...开头直接将摄影机镜头对准画外的观众,似乎在宣言本片不满于被观看与被注视,但这有什么意义,这种意义能否和电影文本的其他部分构成融洽的互文系统,我弄不明白。弄明白戈达尔的电影是否可能以及这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本身一直以来我也弄不明白。
“电影就是以我们的观看来审视我们的欲望世界。”关于电影的历史-未来的献礼被包裹在普遍的中产/婚姻危机之中(语言不通的巴别塔),前提是电影的消亡:“我试图冒着我已经预料到的死亡的危险去做事情,并将以此作为继续生存的唯一可能性。”雕塑、浮雕、照片充斥着空间,人体的复制品和人物形象不断地颂扬着化作模式的个体(替代物),以物化女性的方式反讽物化/凝视的男性欲望(美学景物/在引起色情联想的当口迅速切换,只留下男性窥淫癖式目光的徒劳/被塑造出身体-自然-权力),以商业回击商业。在烦恼和紧张/连续和断裂/表演和组接/和谐和混乱之间摇摆,红白蓝色调色彩实验,滑轨中的流畅,金句一连串。
戈达尔的形式主义的影像元素似乎第一次组成了一个严谨的符号系统,影片首中尾三次出现的宽银幕摄影机点明电影构架起“与愿望更融洽的世界”,而色彩是破译多层文本的密码。婚姻关系、资本利维坦和艺术电影、《奥德赛》的神话文本(电影中的电影)以色彩打通,红所包含的男性凝视(资本)的控制与权力,蓝色代表的对抗与解构(艺术),尤利西斯与珀涅罗珀的故事在电影中被消解和重构,而神话的文本用饱满的弦乐和被放置的神像渗透其中,构成了对男性、资本、传统电影的多重反叛。最后镜头遥向尤利西斯面前的海洋,彼岸是否可以回去?只有一片沉默的蓝。「戈达尔03」
戈达尔的电影语法是充满暴力的,对于一代被有逻辑的叙事神话所豢养的影迷们而言,他的电影就是一次颠覆、一次挑衅。你以为自己准备好了,但其实远远没有。就像在本片中,无端响起的柔和弦音,频频抽帧闪回,更不用说去结构化的大段无因由的对话。纵使对于新浪潮本身,戈达尔都是一个把玩后现代修辞的异数。画幅内在轨道上滑行的摄影机缓缓从纵深处向外侧平移而至,画内摄影机的视点笔直地凝视着拍摄机位的摄影机视点,而后,观众们的视点被重新连接,画面内外的故事以一种静默的方式完成了缝合。安德烈·巴赞的论点作为整部影片的旁注在背景声中响起:“电影,取代了一个跟我们的愿望更融洽的世界,《蔑视》就是一个那样的世界的故事”。这是一个“双重吟唱”发生的电影时刻,亦是一个“自指性摹写”起效的自述时刻。
蔑视代表着权力的压迫,摄影机在蔑视者与蔑视主体之外不声张的记录着,看一方谈笑风生,一方唯唯诺诺,金钱与性作为权力的载体不足以表示同阶级之间的争斗,于是又加入了更多意象来表现权力施展者的肆意和接受者的无奈,如翻译者自然偏向强大者,使翻译这一动作带有了施暴属性,随后强调卡米尔为打字员,保罗也把卡米尔的性吸引力当成工具的情况下,除去了权力发出者卡米尔的一切优势,此后蔑视则成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更为隐蔽,更为无懈可击,更加难以捉摸,蔑视拥有着不用厘毫就可以获得胜利喜悦的魔力,在这种魔力下,依靠人的自觉性已不再可能返璞归真,唯有天灾才能解除这可怕的诅咒。
这很戈达尔,现代的尤利西斯。丈夫软弱、为了金钱而创作、对妻子的想法并不真正关心,因此妻子产生了蔑视,逐渐地失去了爱,并且在与制片人亲吻、离开后达到极点,但是他们死了,这也标志着真爱的破裂,最终男主不再为了金钱去完成剧本,镜头回到《奥德赛》,指向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是英雄,妻子是忠贞的,但是他仍然杀死了求婚者,在这里戈达尔用现代婚姻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蔑视与爱的失去。多次乱入的那首配乐其实一直很突兀,但也提醒我们这是戈达尔的怪电影,并且暗含尤利西斯的主题。开头把镜头指向观众,并且片中对制片体系的描写与讨论,也是电影业的一种自省,或者是戈达尔一直以来对商业电影的蔑视。
杰瑞的强势和欲望对于保罗夫妇的关系是一种精神入侵,保罗与卡米尔的信任空间在一个小时内产生了致命裂缝,金钱力量下的“压迫”和“屈从”,猜忌质疑,令家庭内伤疼痛升级。拍摄诸神故事与家庭纷扰对应,跟拍皮科利和碧姬在家庭场域中被围困,家中的试探、矛盾、冲突,放大了难以沟通的窒息障碍。想到那些眼睛和嘴巴涂成彩色的冷漠的白色雕像,在思想和认知的隔膜面前,视觉和语言仿佛都无力荒凉。但整体的叙事太散漫,节奏疲弱,高潮段落基本没有情感触动。配乐和故事情境、角色心理基本无法契合,没有音乐更好。
不愧是戈达尔,开篇的演职员表便以画外音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彰显了导演的在场(正如他在《电影史》中所做的那样)。多次滥用的同一配乐,逻辑性不强的无声闪回,声画之间情绪的错位(缓慢的读信与车祸声的并置),都带有强烈的作者风格。之前看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的《敬畏》,便对《蔑视》产生了兴趣。蔑视无疑是一种非常值得探讨的情感,它几乎充斥着日常生活,影片中也是如此:伴侣之间的蔑视,艺术家对金钱资本蔑视......特别喜欢Paul在片中的直抒胸臆,高声批判金钱统御了一切,人役物变成了物役人,从个人追求到亲密关系都与金钱挂钩,或是被并入到金钱的单一标准之中。美国速度与标准对欧洲人文主义的侵略也通过多处展现(即使1963年是新浪潮未完、好莱坞暂衰的时代),强壮、自大、没文化的制片人正是美利坚电影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