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ing Father to School
(1998)
评分:7.3
导演:周友朝
编剧:王浙滨
主演:赵强 / 江化霖 / 颜丹晨
类型:剧情
片长:90 分钟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别名:背着爸爸上学去 / Going to School with Father on My Back
上映时间:1998-10-19(中国大陆)
IMDb:tt0168499
《背起爸爸上学》电影简介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农村孩子石娃(赵强)自幼丧母,与父亲(江化霖)和姐姐(颜丹晨)相依为命的他长到七岁时,为生活所困的父亲再也拿不出足够的钱供他和姐姐同时读书,一把铜勺令成绩优异的姐姐辍学,父亲叮咛石娃好好读书。石娃上初中时,姐姐为给家中节省开支早早出嫁,并从男方出的彩礼钱中挤出一部分供他念书。懂事的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了省城师范学校,但此时父亲却在干活时不幸摔伤终瘫痪在床,为了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石娃决定背起父亲上学。
第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背起爸爸上学》演员表
江化霖 Hualin Jiang 演员 Actor 代表作:大秦帝国之裂变 / 飞越老人院 / 长江图
颜丹晨 Danchen Yan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宝莲灯 / 虎妈猫爸 / 精卫填海
张嘉益 Jiayi Zhang 演员 Actor 代表作:我和我的祖国 / 失恋33天 / 山海情
《背起爸爸上学》电影评论
这部电影推荐给和笔者以及影视主人公一样的农村孩子最好。当下大家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缺吃少穿也基本不存在,但是在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供一个学生读书的拮据现象时常发生,我上高中时就有同班同学考上大学因无力承担学费而辍学,我也是后面得知的,不甚惋惜。电影主人公经历的,和一些电影场面都是我亲身经历的,回忆起来历历在目,仿佛昨日。希望广大的农村孩子记得自己苦过,记得自己寻找的是什么。
影片记叙了一户人家的两个孩子因为贫穷只有一个人能有学上,爸爸为了公平,只好用转铜勺的方法决定去留。勺柄最终指向了7岁的弟弟石娃,要读中学的姐姐只好留在家里代替死去的妈妈,操持家务,照料全家的生活。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的处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真的要好好珍惜现在的时光,我不禁流出了几滴眼泪。
本片取材於甘肅一個“模範”苦學生的真實故事,和同時期上映的伊朗電影《小鞋子》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拍攝貧窮人家的生活,但生活環境遠比《小鞋子》辛苦得多。此片可謂是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對中國大陸的貧窮落後描繪充滿震撼性,而在那種艱苦環境下的奮鬥以及親情描寫,都很動人,更逼真地反映出中國大陸的某些貧窮狀況,但太苦太沉重,遠不及《小鞋子》可愛得多。
虽然故事有矛盾,可是人性的挖掘还并不深刻,只是苍白地叙述事件,虽然某些细节处有情绪着墨,可是整体上还是处于一种简单速写。石娃的情况在那个年代稀疏平常,我听我爸爸上学那会,大概光景也是这样。上世纪的国产片关于学习生活的,多停留在城市里(北京为主),教学质量虽然在当时年代算不上富裕,但是相比于其他落后地方,已经是非常好了。该片在这类题材上算是弥补了影史的缺失,但内容而言,还是生硬的为感动而感动。个人来说,看此片毫无波澜。其中一个片段石娃得奖,村里人纷纷说父亲终于熬出头,石娃有出头之日了,我想起了《混在北京》。农村孩子自以为突破了阶级,但是到城里种种局促和偏见,仍旧是农村娃。阶级的突破岂能是考一个试,或者一代人所能够完成的。
最后把主题点明了、小的时候看过、但没有经历你是无法理解本片的、这应该也是扶贫系列的片子。你的出身决定了你的命运、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向上通道也还算畅通、其实通过努力学习是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总有人说重男轻女、其实父亲也是通过转勺子来决定的、如果真是严重的重男轻女就直接选择好了、颜丹晨是真的好看、虽然那时还年幼、却也出落成美人坯子了。这里面也体现出了父子的含蓄的感情、姐弟间的感情、石娃是个感恩的孩子、他知道他所拥有的一切是来自哪里、也确实整齐考上了大学。不过因为家庭原因上师范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师范有政策可以免学费和多点生活费、
非常感动,满分,一把铜勺决定姐弟两人命运,弟弟读书姐姐退学,姐姐嫁人后弟弟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半身瘫痪的爸爸,爸爸不想拖累姐弟自杀,最后老师帮助租房,弟弟带着爸爸上学去了。深有同感,过河时淹死的班长,害怕到跑回家躲着,害怕过河逃课还是爸爸背着才过河,然后总是欠交学费,化学老师是个好人啊。
每个小学生都应该看看。为什么小时候我不懂父母的辛苦,为什么无忧无虑地长大上学毕业有了安稳的工作我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再苦有姐姐苦么。颜丹晨饰演的姐姐真的让我对她充满了滤镜。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美好的无论生活多么苦永远那么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的中国女性。
真的没想到,在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就看过了。那是学校组织放映的,那时候,我还是一名小学生,我们把教室中的课桌全部搬到教室外,学校把几个班的学生挤到一个教室里,人被挤的难以转身。就是在那种状态下,我们仍然看得津津有味,那时候虽然电视已经很普及,但是露天电影仍然有很大市场。主人公的故事很励志,尤其是像我这样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观看过程中,一直期待着主人公成功的那一天,因为从他身上能看到自己,他能成功就代表着我也有希望成功!另外,一个没想到的事是,张嘉译居然在那时候就已经出现在荧幕上,在我印象里,一直是《蜗居》让我知道有个叫张嘉译的。
中国人太会歌颂苦难了。但是我还蛮喜欢这种老电影的,温情和感动很正式,煽情也是直给。反正我很能理解那种大环境下个人努力的苍白,也更能理解个人精神的巨大力量。歌颂这些个现代人口中的鸡汤,我没觉得不好,中国百姓苦了那么久,哪个年代不是靠这些精神走过来的。男主大声朗诵诗歌那段让我想到孙少平,想到很多人物角色,关于知识的梦和渴望总是带着浪漫的残忍,被锤在泥土里也能开出花来,清苦却坚韧。感动的。我当年怎么没被学校要求看这个,这篇作文完全不愁写啊哈哈。
当石娃背着父亲消失在那夕阳中,不,是朝阳!我知道了,那一定是朝阳。石娃从一个害怕上学的孩子成长为敢于挑战上天、拨开绝望阴云的人,一粒种子,发出嫩芽,冲破压在自己头顶的石板,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他穿过了黎明前的黑暗,终于迎来了灿烂的朝阳!我为石娃的不幸垂泪,更为他的胜利欢呼!当他克服重重磨难、冲破苍穹、像一棵坚韧、挺拔的大树傲然挺立在贫瘠的山顶时候,那可怜的稗草会作何感想呢?答案不言自明了
朴实的励志故事,对于农村题材的劝学电影配置相当高。山村贫困就学难,上学路上环境凶险,重男轻女只有男孩子有学上。石娃爸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全靠吹吹打打的活计挣十几块钱也要让孩子去上学,因为只有知识改变命运。直面困境,坚强意志,在任何时代这都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