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our l'après-midi
(1972)
评分:8.4
导演:埃里克·侯麦
编剧:埃里克·侯麦
主演:贝尔纳·维尔莱 / 祖祖 / Françoise Verley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97 分钟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别名:下午的爱情 / 契洛埃在下午 / Chloe in the Afternoon / Love in the Afternoon
上映时间:1972-09-01(法国)
IMDb:tt0068205
《午后之爱》电影简介
本片是埃里克·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最后一部。弗雷德里克(贝尔纳·维尔莱 Bernard Verley饰)在经过了前五集的犹豫之后,终于跨进了婚姻的城门。此时的弗雷德里克已与妻子海伦娜(弗朗索瓦丝·韦尔莱 Françoise Verley饰)过着幸福的小资生活。弗雷德里 克在法国巴黎一家小公司上班,海伦娜则是一名工作稳定的教师。海伦娜一直期待着他们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而弗雷德里克却不安于现状。每到下午时分,就是他幻想和其他女性缠绵的时刻,即使他并没有付诸于行动。一日,他的旧情人克洛伊(祖祖 Zouzou饰)出现了。两人以老朋友身份见面聊天,然而面对克洛伊的诱惑,弗雷德里克动心了。 由国际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执导的影片《午后之爱》,是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最后一部。《六个道德故事》是侯麦的成名作,包括《面包店的女孩》、《苏姗娜的故事》、《慕德家一夜》、《女收藏家》、《克莱尔的膝盖》和《午后之爱》,此系列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
《午后之爱》演员表
贝尔纳·维尔莱 Bernard Verley 演员 Actor 代表作:午后之爱 / 自由的幻影 / 感谢上帝
祖祖 Zouzou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午后之爱 / 爱是最重要的事 / 处女的床
弗朗索瓦丝·韦尔莱 Françoise Verley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午后之爱
丹尼尔·塞卡尔迪 Daniel Ceccaldi 演员 Actor 代表作:午后之爱 / 偷吻 / 婚姻生活
玛尔维娜·佩内 Malvina Penne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午后之爱 / 左轮大煞星 / 青楼初次的秘密
伊丽莎白·费里埃 Elisabeth Ferrier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午后之爱 / 武器的选择 / 约瑟法
让-路易·利威 Jean-Louis Livi 演员 Actor 代表作:午后之爱 /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 / 今生情未了
艾琳·申科布莱恩 Irène Skobline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绿光 / 午后之爱 / 政变
西尔维娅·伯德斯库 Silvia Badescu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午后之爱 / 史塔维斯基
克洛德·贝特朗 Claude Bertrand 演员 Actor 代表作:午后之爱 / 丁丁历险记之太阳神的囚徒 / 警察结婚记
弗兰西丝·法比安 Françoise Fabian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白日美人 / 午后之爱 / 慕德家一夜
玛丽-克里斯汀·巴洛特 Marie-Christine Barrault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午后之爱 / 心动的感觉 / 慕德家一夜
哈蒂·波丽托弗 Haydée Politoff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午后之爱 / 女收藏家 / 勾魂妖女
奥罗拉·康纽 Aurora Cornu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午后之爱 / 克莱尔的膝盖
洛朗丝·德莫纳汉 Laurence de Monaghan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午后之爱 / 克莱尔的膝盖 / 浪漫爱情
碧翠丝·罗曼德 Béatrice Romand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秋天的故事 / 绿光 / 双姝奇缘
Claude-Jean Philippe Claude-Jean Philippe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午后之爱 / 和天使一样肮脏 / 我们时代的电影
Suze Randall Suze Randall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午后之爱 / 种马猎人 / 这并不是一部爱情故事
《午后之爱》电影评论
依旧是在多个女人、家庭与情人、道德与欲望、理性与感性间游走的,心理活动密集的男性中产阶级。候麦用大量日常的购物、吃饭与工作镜头,辅以心理独白,营造出平静的制度性生活与逐渐躁动的心。剪辑依旧不拖泥带水,很干脆,点到为止。开头的电子声与那个科技感十足的白日梦很有趣,在白日梦里被他人拒绝更有趣。当偷情开始,候麦则用极大的耐心,慢慢铺叙佛雷德里克的抗拒与Chloe的进攻。在这里,男性自我辩解、自我开脱的话术多次上演。而当他从Chloe家中逃走时,到底是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还是因为害怕自己中产阶级的平静生活被打破?最后一场戏,候麦的台词设置得微妙至极,还用一个朝向窗外的空镜头,放任互相欺骗的夫妻用空虚的性掩盖内心的愧疚。所以后来发生了什么?他们都回归了自己的家庭与爱人了吗?被搅乱的心可能平静吗?
輕盈而不猥瑣的將男性解剖如此深刻也只有侯麥了。雖然就整個光譜來看只是約中期的作品,但看到那些鏡頭對人來人往人的凝視,忽然覺得他們就像是一個侯麥式宇宙的整體(結果看短評真的有前幾部故事的女主)。而這次的故事開始,那些洋溢著青春而對愛情猶豫不斷的少男少女們,已都結婚成家,然而這場遊戲卻並沒有停止。既滑稽又溢滿著生而為人的感傷。在侯麥的功力之下,其實世上所有問題都能下降(?)成愛情問題。到頭來,我們對自己、這個世界其實都是一無所知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紀錄、只有說話,儘管換來的是沈默,儘管說的也有些是謊言。六個道德故事完食,最喜歡的還是《穆德家一夜》。
在婚姻生活中经历“平淡危机”的男主,用侯麦的色彩演绎整个现代人情感生活的日常。他喜欢坐在咖啡馆里欣赏美丽的女人,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你看,男人啊,总是骗别人也骗自己。再好的男人弱点也很明显,就是总认为自己要“怜香惜玉”,就算想洁身自好也很难躲过成天想方设法出现的女人。女人啊,你们可太聪明了,知道男人有保护欲就示弱,知道男人无法开口直接拒绝就不断索要帮忙。拿住这个弱点,女追男且容易呢。但是倘若对方有家庭,爱,只能沦为贱爱。
侯麦最后一部道德故事,讨论了中产阶级的中年婚姻危机,结尾又是精妙的暗示令人恍然一笑;赏心悦目的马卡龙色调冲淡了些许严肃性,跟随镜头漫步在70年代的巴黎街头,日常出街的服饰搭配今时来看竟也毫不过时;一个幻想精神出轨差点付诸肉体的背德故事,好在最后关头勒马悬崖,看似一切都尚在可控范围内,变成了也许永远难以启齿的隐密,但恋人之间长久默契的通电又岂会浑然不察;午后时有烈阳令人目眩,时有阵雨令人狼狈,但最终宁静的傍晚降临,之后的生活将带着新的领悟继续下去。// PS. 侯麦描述的"道德"似乎更存在于影片里这类对逾越与背叛始终保有足够耐心的人群之间,狭义点说是欧洲文化氛围和人性解放起了作用——假如把情景挪到伦理观念往往大于"人"本身的东亚儒家文化圈,恐怕文艺片就变动作片,道德故事也变成法律故事了。
侯麦所有在巴黎取景的电影都是关于“人群中的人”的电影,《午后之爱》《人约巴黎》《飞行员的妻子》《圆月映花都》都属于这个谱系,这些电影都是关于个体如何享受身处人群之中的孤独,如何在人群中移情、摇摆、游移不定,如何在独特性与普遍性之间做出抉择。侯麦喜欢将镜头对准非生产性的时间,午后是一段脱离八小时工作制之外的时间,漫长的夏季假期也是如此。在这些暧昧的时刻,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无法被准确地计量,只存在一个个相互孤立的日期数字,这些数字的排列不具有任何意义。维系日常生活的资产阶级道德准则会一点点崩坏,文明中伪善的那一面逐渐显露。同时侯麦又是如此喜欢描绘那个做出抉择的时刻,在一次试探或冒险的过程中人物的内心逐渐处在失衡的边缘,但假期/冒险/电影总要结束,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退回到熟悉且安全的日常。
片子讲的是中产的婚外爱欲,但其实不管中不中产人都有这样永不满足的偷吃心理,只是无产阶级没人愿意跟你暧昧,大家都现实,没钱没魅力谁会理你?所以为什么要结婚?我忍不住一次次发问,明知道人性是那么的不堪和脆弱,婚姻对于爱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男性女性都是朝三暮四的生物,只是社会对于女性道德要求远高于男性,所以女性会自我阉割自己的各种欲望,从结婚那天起就是让她们自愿把自己的性魅力全部收在潘多拉的魔盒里,从此不再展示自己的美丽,男性不然,结婚让他们甚至更有魅力。世界上没有爱情这回事,更没有忠贞这回事,请大家清醒再清醒一些,这句话也警示我自己。
如果说《午后之爱》是一部带有魔幻色彩的侯麦自传,那么其实也可以说是一部自我批评。导演把自己形象设定为小资产阶级(名为弗雷德里克),生活井然有序,每天往返于家庭与工作之间。他身边不乏漂亮秘书,近来与美丽的克洛伊度过了一个个愈加暧昧的午后……直至最后一刻感到害怕,逃回与妻子的爱巢。这几乎是侯麦日常生活写照,同样是年轻的有妇之夫,同样育有两个儿子,同样有自己的公司(菱形影业),更重要的是,他与主人公一样,除了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之外,还有一些空余时间:在公交地铁上想象一出邂逅,或者午后与年轻女演员喝茶聊天……一边是使用真名的莫里斯·谢赫,温柔忠诚、恪守己任;另一边是使用笔名的埃里克·侯麦,过着梦想生活,在艳遇面前还保留少年的自由想象,不过从没有真正的结果。两面人生没有交集。
没想到侯麦在五十年前就已经对现代婚姻的困境感知到了如此细微的程度,观影过程中反复想到当年的《昼颜》,但后者作为四十年后的作品,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观察的角度上都没能跳出本片的框架,甚至就角色而言,弗里德里希的道德感和克洛伊的自卫型自主,在形象真实性上也要胜过《昼颜》任何一个人物,《昼颜》里的人物或倔强得另类,或刻薄得可恨,都太“传奇”,有明显的设计感。道德自控导致的出轨中止也使得本片所表现的道德纠结更具复杂性和普遍性。叙事层面,弗里德里希和妻子的出轨一明一暗两条线的设置,也比《昼颜》明晃晃地表现貌合神离甚至破碎要高明得多。
剧情设计的太尖锐了。剧中出现了三个裸体女人,一上场的妻子、从卫生间冲出的保姆、躺在床上的克洛伊,妻子是相爱且生活在一起的人,保姆是语言不通的仅展现肉体的路人,克洛伊是道德之外相爱且吸引的人,矛盾从此产生:欲望与道德的矛盾,夫妻之间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最后丈夫因为自己的欲望而慌乱,那妻子又是因为什么痛哭呢?或许她也有类似的挣扎?这就是中产阶级的婚姻吗?爱情、欲望、道德,只有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才能在其中从容,不管是基于哪种选择。但不管是哪种选择,都有其悖论,即无人不渴望爱情、无人不具有欲望、无人可以不顾社会现实,这造就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感情的所有矛盾。侯麦的叙事尖锐且辛辣,但问题没有答案。
正片开始之前,或者早在拍摄之前,侯麦就要求男主每日坐在咖啡馆,让他看街上的女性。男主佩戴着拥有魔力的项链在街头勾引各种女性(前三本道德故事中出现的六位女性演员),而只有碧翠丝完全不受影响。这其实暗暗映射了侯麦在拍摄道德故事这系列电影时,与女演员的暧昧关系,或者说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既放任又控制。于是从此带出本片的主题:一个人是否能够过双重生活,在爱与忠诚之间该如何选择?以上信息来自《侯麦传》。于是这本在拍摄电影之前四个月才完成的剧本,是一本关于侯麦导演时期的隐性自传电影,而六位女主的出现,将道德故事画上了句号。
《克莱尔的膝盖》之后,侯麦还能拍出什么呢?他的道德悬疑曾经只是女人柳暗花明的陷阱,这如今在他炉火纯青、如入化境的隐身术中渺无影踪。他还能给我们惊喜吗?侯麦的选择是始料未及的,我们从未在之前的故事里这样不带防备地直视阴谋:主角在序幕中就毫不避讳地幻想与陌生女人的幽会。我们与阴谋捉迷藏,这是希区柯克电影;而当我们在阴谋面前无处躲藏时,这便是库布里克。侯麦拍摄了一部《大开眼戒》的预告片,道德故事的终点、这在道德两级滑动得最为剧烈的电影,却恰恰瓦解了道德,走向了它的反面:欲望。这正是最好的结局,电影违背自己赖以生存的语法,让精巧阁楼轰然倒塌。侯麦一路艰难跋涉到达的终点便是这里:他不再让自己的人物看上去像个衣冠楚楚的罪人,而像个衣冠楚楚、却满怀悲伤的怪物,他竭尽全力守住人的底线,却不可能如愿。
和巴塔耶荒淫而原始的文字类似,侯麦同样尝试将眼球表述为一种性器官,对于本雅明/浅田彰式城市游荡者在午后划出的逃逸线而言的确如此,弗雷德里克游移不定的目光意味着一种符合道德原则的,潜在的性混乱,十字路口的安全岛被装配为封建领地般的场所。《午后之爱》所进行的情欲/理念运动更应该被称为“希区柯克化”;克洛伊作为诱惑者的出现,其裸体又如同安格尔的土耳其宫女,悖谬地在对于赤裸的固定凝视之中反弹一切情欲,在这个安格尔式的镜头之中,他以及观看者仿佛在这具被框定的身体之中看到了作为责任的家庭他者——或家庭责任这一绝对理念自身——的面容,同构于《后窗》之中斯科蒂笛卡尔单点透视的内在视觉。至少在这部影片中,侯麦例示了德勒兹/加塔利主义者的噩梦,被俄狄浦斯化为二重结构的精神分裂成为道德规训社会中的一个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