楢山節考
(1958)
评分:8.7
导演:木下惠介
编剧:木下惠介 / 深泽七郎
主演:田中绢代 / 高桥贞二 / 望月優子 / 市川团子 等
类型:剧情
片长:98分钟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别名:Ballad of Narayama
上映时间:1958-06-01(日本)
IMDb:tt0051980
《楢山节考》电影简介
信浓有一座楢山,附近山村的人到了七十岁就得进楢山。六十九岁的阿玲(田中绢代 饰)还有两件事放不下:一是四十五岁的儿子辰平(高桥贞二 饰)去年成了鳏夫;二是长孙袈裟吉(市川团子 饰)总是在村里人面前嘲笑自己牢固的牙齿。一年一度的祭祀日,等来了新儿媳阿玉(望月优子 饰)的阿玲狠下心在石臼上磕掉了两颗门牙。割稻子的时节,袈裟吉将怀着身孕的阿松(小笠原庆子 饰)领进了家门,并催促祖母早点进山。与袈裟吉不同,善良的辰平舍不得母亲进山。可是面对人口增加食物不足的状况,辰平别无选择,只得遵照母亲的意愿,在新年之前将母亲背上楢山……
第19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木下惠介
《楢山节考》演员表
田中绢代 Kinuyo Tanaka 演员 Actress (饰 阿铃婆) 代表作:雨月物语 / 红胡子 / 望乡
高桥贞二 Teiji Takahashi 演员 Actor (饰 辰平) 代表作:楢山节考 / 彼岸花 / 东京暮色
望月優子 Yûko Mochizuki 演员 Actress (饰 阿玉) 代表作:怪谈 / 楢山节考 / 茶泡饭之味
市川团子 Danko Ichikawa 演员 Actor (饰 袈裟吉) 代表作:楢山节考 / 大阪城物语 / 新·猿之助诞生
小笠原庆子 Keiko Ogasawara 演员 Actor (饰 阿松) 代表作:楢山节考 / 鹿島灘の女
东野英治郎 Eijirô Tôno 演员 Actor (饰 玉やんの兄(飛脚)) 代表作:七武士 / 东京物语 / 用心棒
宫口精二 Seiji Miyaguchi 演员 Actor (饰 又やん) 代表作:七武士 / 生之欲 / 蜘蛛巢城
伊藤雄之助 Yûnosuke Itô 演员 Actor (饰 又やんの伜) 代表作:生之欲 / 椿三十郎 / 天国与地狱
三津田健 Ken Mitsuda 演员 Actor/Actress (饰 挨拶する客(照やん)) 代表作:女人步上楼梯时 / 红胡子 / 楢山节考
鬼笑介 Oni Emikai 演员 Actor (饰 雨屋) 代表作:楢山节考 / 圣女与手枪
高木信夫 Nobuo Takagi 演员 Actor (饰 燒松) 代表作:楢山节考 / 砂之器 / 人间的条件(第一、二部)
吉田兵次 Koji Yoshida 演员 Actor (饰 口上役) 代表作:楢山节考
西村晃 Kô Nishimura 演员 Actor (饰 挨拶する客(四)) 代表作:用心棒 / 追捕 / 天国与地狱
织田政雄 Masao Oda 演员 Actor (饰 挨拶する客(二)) 代表作:秋刀鱼之味 / 女人步上楼梯时 / 天国与地狱
《楢山节考》电影评论
。本片的色彩想当艳丽,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棚景搭设的痕迹,部分转场处还特意有背景板移动的画面,再加上几处聚光灯的打灯效果,全片呈现出了一股很浓的舞台剧风格,背景乐也是日本特色的那种乐器配乐(可能是三味线吧)。剧情方面相当压抑,穷苦山村,老人年纪大了后都将被献祭楢山山神,借以节省家中粮食开销,这是多么残酷的行为呀,影片借此抨击了那个旧社会封建愚昧又贫穷缺粮的社会现象,村名们的这种残酷行为虽残酷可却也是残酷现实所逼,实属无奈之举。
私以为在贫穷驱使下,发生的一切泯灭人性,毫无道德可言的荒诞之事,是不分国界的,中国也有同样的事,年纪到了就把父母背上山,用石头封起来只留一个小孔,让父母自生自灭。像舞台剧式的场景做得很逼真,灯光切换时,毛骨悚然,死一样冰冷的村子,愚昧且腐朽。长寿不掉牙变成了耻辱,其实都是认为虚构的假借神灵之名行不义之事,包括残忍活埋偷窃未遂的村民全家。这样的村子和人生真让人绝望,乌鸦快要比人还多了。辰平和老婆婆的演技可以封神了,登梄山的脚步似有千斤重,老婆婆用沉默无言地面对自己的结局,好像再说既然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接受吧,面对死亡笑着接受的态度令人动容。
相比今村昌平的现实主义,木下惠介刻意凸显了故事的戏剧性,棚景、水墨、鲜艳的色彩,极具舞台感。民谣配合传统的弹唱强势地介入,比画面更早揭示情节发展及人物内心的震动,但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覆盖”,过于明确的判断让观众远离角色,丧失了共情可能,正如邻家儿子背父亲上山一段,父亲绝望的挣扎淹没在赞美的歌谣中。唯一的实景出现在结尾,火车驶向楢山,这一现代科技的造物揭示了整部电影的视点,木下惠介是以现代人的角度去审视楢山的弃老故事,最明显的地方在于将弑父者推下山崖,这一改动是无疑的道德审判,而弑母者辰平显然并没有做出判决的资格。最后夫妻二人的对话是一种体面的虚伪,与其说在缅怀亲情,不如说在谈顺应传统从容赴死的必要。
今年电影节想看,但始终没买到的遗珠,舞台设计转场及色彩/布景,都和故事气氛十分契合。木下惠介的版本更偏民俗,有古朴的能剧气质,可以当电影舞台剧来看。人类遵照传统做出了选择,到底是生活所迫还是人性的丧失。几个人物表现得都很丰满,孝子也好逆子也好,不是单一面的人物,人都是双面体,所以配角跌下山也是一种轮回。当你有了和传统相左的事实,如果经过一番挣扎还是选择顺从而牺牲自我,这也是一种残酷的悲哀。
田中绢代真是绝了,一句台词都没有,甚至没有特写镜头,就把上山整段的悲剧感渲染到极致了,其实不仅是表演,包括镜头、音乐、节奏、布景等等各处都可以称得上教科书了,到底怎么前后期调度得如此天衣无缝,简直就是完美了!相比今村昌平,木下惠介明显省去更多对原始人性恶的批判,而更多地着力于母子关系的塑造,由这样一个人伦悲剧所引出的可反思性已然不浅。能借如此间离化的戏剧形式,甚至超现实风格,让日本之外的观众产生共情,实在是太需要功力,太需要我们学习。
在《楢山节考》中,木下惠介成功用灵活的视听语言、夸张的表演和极具风格化的打光与布景构建出了一个残酷又无奈的乡村世界。与致力于展现“不加修饰的现实”的新现实主义不同,《楢山节考》将整个故事包裹在丰富且充满戏剧化的外壳中。透过片中哀伤的歌曲和看似愚蠢的迷信,我们得以感受到《楢山节考》中失落的情绪与浓烈的人文关怀。和他拍摄的《二十四只眼睛》一样,本片所传递的情绪也与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的国民情感高度相关。
2020SIFF 很喜欢。电影本身讲述那个特殊的年代,吃人的故事。有人为了后代想要早些死亡;有人不想死亡,却硬被推下去;有人因为偷粮食,全家被活埋。就是一幅众生相,看着很难受,却又无可奈何。说书和日本的乐器曲调,真的很有感觉。而且还会发现那个时候的电影还能这样玩,完全的舞台剧形式。让人不得不感叹日本的置景组真的太牛逼了,全是棚拍啊。而且场景转变真的不是切镜头,而是换景啊。太牛逼啦
先看的另一版本的,再看这一部,剧情比较简单,导致看起来比较枯燥,后面全程两倍速看完感觉不到快,不知道今村昌平导演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所以增加了一些剧情。这部的美学更好,可能是棚内拍摄,而且既发挥了棚内可以自由搭配色彩的优点,还没有那种穿帮的廉价感。但镜头语言感觉没有另一部好。另外有些地方感觉演的比较过了,可能是追求戏剧效果,也可能是时间原因,毕竟是1958年的电影
1958年的彩色片,用了舞台剧的模式来讲述。虽然景色显得不够真实,但这样的布局使得转场很有艺术性。三味线的伴奏贯彻始终,尤其是结尾部分,我从未想过三味线竟然也能有这般触动人心的效果。粮食不足遗弃老人的情况看似已经过去,但如今新冠有的国家却也选择先放弃老人。我们以为是在看的历史,殊不知我们仍未逃脱其中。PS:袈裟吉的演员是香川照之的父亲(市川团子→猿之助→猿翁)。@SIFF2020
楢山下雪,父子双亡,老迈的母亲独自跪坐在雪地里对儿子挥挥手,回去吧回去吧,我将在这里死亡。在饥饿下亲情也只能如此,袈裟吉和辰平是一个对照,一个冷漠一个不忍;阿玲和阿又也是一个对照,一个为了上山磕碎牙齿,一个反抗上山坠落悬崖。世间根本没有山神,去往楢山的路上只有森森白骨和群群乌鸦,昭告着疾苦。导演的色彩对比安排得真好,比如几个人在家里商量将母亲送去楢山,其他的人脸上都是暖色调,然阿玲的脸却是衰亡的灰色。还有几个长老来阿玲家,他们一个个隐入黑暗,最后只剩她一个人独坐在屋里,无人可解也毫无办法的悲伤。
。值得专程前往观看的电影。本以为要去看的是今村昌平的名作,但实际上是木下惠介1958年的版本,水平不相上下,风格不同。这一版本为半现实半舞台剧式表演,而且取景全是搭景而非实景。对于这种场域构架,就不必说表演的模型感强与否。基于搭景方式的转场非常非常有时代特色,比如前景忽然一黑,而后接下一scene搭景的横向入画,后者的灯光伴随剧情需求发生变化。当代电影基本再也看不见这种手法了,有的话也是被挤入小众艺术电影的苟延残喘。这不光是审风格的转变,这也是审美的退化,说明某些类型的抽象表现形式当代人已经没啥脑子看了。本片完全没什么高深莫测的晦暗意义,是典型的“直面现实”的电影,没有任何节外生枝的意义,象征的使用也不夸张。三味线配合凄惨的唱腔对观众情绪的影响完全冲抵了表现手法上的“平淡”。杰作。
,道具山水,空镜头与移动长镜头的大量应用,突出色彩参与叙事。,几乎均用中景镜头。且注重背后拍摄的效用,如老太太石臼上磕牙后走出房间,镜头一路从后尾随。,如老太太欢喜跑出门外,后想起自己满口好牙由喜转忧,打光也从明亮调淡。,让影片东瀛味十足。,而木下惠介是为日本的古老村庄习俗立传。遵从习俗和眷恋亲情哪个更正确?何者更高尚?,长子夫妇为自己的老年作出了预言,却料不到时代的步伐滚滚向前,旧俗终成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