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评分:7.7
导演:张艺谋
编剧:施祥生
主演:魏敏芝 / 张慧科 / 田正达 / 高恩满 等
类型:剧情
片长:106 分钟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晋语 / 汉语普通话
别名:Not One Less / 一个也不能少
上映时间:1999-09-07(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0209189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简介
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高老师因为家中有事,不得不暂时请假回家。村长不得不从隔壁的村子找来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魏敏芝来代替高老师上课。高老师觉得她年纪小,可是无奈找人不容易,只好嘱咐魏敏之每天给他们抄课文,准确点清人数,一个都不能少。原本30多个学生,因为家里负担不起,所以只剩下了26个。
学生都觉得这个老师太年轻了,没有老师的样子便开始欺负她,整个教室都乱哄哄的。张慧科家境贫穷,母亲又病卧在床,所以他不得不到城里打工挣钱。魏敏芝得知情况后,呼吁同学一起凑钱去找他回来。
魏敏芝到达城里后,历经辛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找到了张慧科,而且这些山区的孩子得到了社会的很大关注。
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张艺谋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
《一个都不能少》演员表
魏敏芝 Minzhi Wei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 寻人档案
张慧科 Huike Zhang 演员 Actor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田正达 Zhenda Tian 演员 Actor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高恩满 Enman Gao 演员 Actor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孙志梅 Zhimei Sun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冯玉英 Yuying Feng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李凡凡 Fanfan Li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长 Yichang Zhang 演员 Actor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徐占青 Zhanqing Xu 演员 Actor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刘汉芝 Hanzhi Liu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马国林 Guolin Ma 演员 Actor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 蜗居
武万录 Wanlu Wu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刘茹 Ru Liu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王淑兰 Shulan Wang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付新民 Xinmin Fu 演员 Actor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白梅 Mei Bai 演员 Actor 代表作: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评论
张艺谋早年的电影,都有那种一瞬间穿透人心的力量,镜头语言非常的质朴自然,大道理都是深入浅出,有人说张艺谋是凭借着拍摄中国的落后而取悦于西方的,我不那么认为,一个有良知的导演应该做做这些工作,现在的中国电影动辄就在城市里男欢女爱,可是城市文明的现实力作一部都没有见到过。在九十年代,张艺谋的电影聚焦于农村和城市文明的对抗是并不刻意的,是无法回避的,应该说张艺谋做到了他做的工作,应该予以客观的评价!
13岁的魏敏芝,虽然不会教学,却始终秉持高老师的交代,一个都不能少。它纯真质朴,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却要带另一群孩子,她善良坚强,自己不吃饭也要写寻人启事把张慧科找到。张慧科看到电视上的魏敏芝,不禁流下眼泪,而我也鼻头一酸。孩子们最后在黑板上写下的不是字,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像高老师这样的老师还有多少呢?半年都没有拿工资,粉笔用到最后手都拿不住了都不舍得扔掉,还要拿起来写两个字。张艺谋直接在农村找的演员,直接用演员的名字作为角色名,这些孩子,这些角色,基本上都是自己扮演自己,虽然没有学过表演,虽然明显经过导演的指导,让人能够看出来念台词,但是还是让人觉得很真实,很纯朴,仿佛就是真的,而摄影机只是做了旁观者,让我们看着事情发生,可能因为演员们就来自那里,他们不是在表演,只是在重现自己的生活。
已经有农村的影评批评了生活上的硬伤,我只就从逻辑上讲这个片子的设定问题:魏敏芝怎么着也是13岁小学顶级了,她妹和张慧科家很近,她上学的隔壁村就算不是更大更高的学校也最起码和水泉小学的水平差不多,但最开始推动剧情的情节点里,她所有的信息来源居然都是比她闭塞年小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委员从知识阅历见识的水平都碾压了她好几个级别。主角完全像是来自更落后贫困愚昧完全对两个村信息毫无掌握的地方,直说就是天降下来的大傻妞。这种主角错位设定都不是看不起农村落后贫困少见识的问题了,这是完全反西方研究了这么多年的儿童心理学常识的问题。
其实感觉还是缺点什么,导致前后半段的观感极其割裂。前半段的代课老师只是为了钱,对学生不管不顾,不珍惜稀缺的教育资源,展现了让人作急的教学过程,甚至全片的主线一个不能少,对她来说的驱动动力都只是为了那几十块而坚持下去的,可能这就是我感觉这部片少的,一个确切可信的麦高芬,后半到了城市,找孩子成了比较紧凑明确的麦高芬,加上更丰富的环境和对比,观感好了不少。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可能是这部片的精华,但是台长能如此带有魔幻色彩一样的把这件事解决的如此妥当,上一秒还只是个讨饭的农村人,下一秒就任务完成,荣归故里,放到现在可能在门卫那块就不可能进行下去了,甚至台长估计也会是那态度。还有,原生态也算作很精彩的部分,在镜头下虽然也有表演痕迹,但已经尽量接近现实主义了。
这是emo作品里最和谐的一部了吧?emo最大特点真的是叙事能力一流,这部电影保留乡村原有的“黄土化”(如教育资源匮乏这一点),但把人性的美好无限放大了(魏老师的坚韧、村长也不贪、学生虽然顽皮但是听教、火车站遇到的好人指路、电视台台长的慷慨…),从剧本来说这部片子算是生活中的童话了,另外音乐悲而不伤,用在这部片更合适(相比之前《那山那人那狗》过了),用素人演员好就好在:没有刻意制造的台词从孩子嘴里说出来很真实。
教育问题、经济发展对童年时期人格的塑造、农村城市文化的碰撞、贫穷问题、个体价值的寻找等等等等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时代问题。农村部分一直都很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拉的。但反正主人公进入城市中的状态和故事给整部影片减了分。如此的写实主义美学电影何必用那么凄惨的配乐来强硬的煽情,直到进入城市之前我都是打五分,越到后面越减分。 仅从文本本身这不算一部特别好的电影,但如此讲述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主人公已经构成了一个神话,重要的不再是讲述这个神话,而是要关注讲述神话的年代,能拿到金狮奖亦是如此。
虽然影片讲了一个近乎病态追求读书的故事,故事本身在现在看来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抛开这些由于时代限制而导致的不足,这部电影拍摄的初衷——即明确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反映农村物质贫困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还是不错的。国师以较低的成本,有限的技术与设备还是完成了一部很打动人的电影。当时看的都快哭成泪人了,而且脑海里近乎inception地植入了一定要读书的想法。
前半段可以说是张艺谋最接近阿巴斯的电影,不仅在乡村题材与技术风格上有共通之处,而且首次使用了非职业演员班底(其实《秋菊打官司》就有大量的非职业演员,不过还是有巩俐刘佩琦等专业演员),只不过他对非职业演员的调教做得太差太差了;后半段直到结局张艺谋又开始以体制中个人的善意来掩盖制度本身的问题,这堪称鸡贼的润饰手法将本来就没什么可看性的故事又打了个折扣。张艺谋对魏敏芝的刻画显然是为了突出她的「轴」,她阻拦可以去县城享受优越教育条件的同学,为了筹措进城的车费来回搬砖(她搬砖之前既没有和雇主确认需求,又没有去车站确认实际的车费),最终靠着毅力打动了善心人。但即使是再「轴」的人也要有个行事动机,魏敏芝在村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说是个负责上进的老师,她和张慧科也并没有关系很好,那么她如此执着是为了60块钱报酬?
张艺谋又一部真实到吓人的影像电影,比秋菊更难能可贵的是没有过多的戏剧性,仅仅通过朴实无华的人物、场景、对话来完成。不论是有些结结巴巴的对话,还是不敢看向镜头的双眼,又或是真实无比的路人们,那些人情世故都在诉说着电影就是来源于生活。虽然电影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是通过朴素的镜头传达故事的发展,但是在摄影视觉的表现上,有一处印象很深的片段,就是小魏老师去找张慧科被赶下车之后,一个人走在路上,光线的变化运用竟然让这个农村女孩平添了一股摩登的时尚感。
讲述代课老师魏敏芝因为一个也不能少而出发去城里找寻丢失的学生张慧科的故事。小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过一点点小片段,之后一直想着要把它看完才行,上次台风停航和义工朋友们一起看了一些,到今天回家的高铁上才真正把这部电影全部看完了,有时候感觉自己看电影就是在弥补自己小时候无法看完完整电影的遗憾,这部电影作为教师的我所感觉到的真的是心酸,虽然我读书的环境没有这么艰苦,但是很能代入到学校的那种环境,尤其是我的一个学生Monkey和张慧科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非常的相似,有时候真的会觉得,家乡的发展所带来的东西真的是太棒了!现在哪怕是再乡村的小学都不会是这个样子的了,读书成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前可能不怎么明白教研的重要性,现在来看有一套完备的教育系统是多么重要啊,这部电影会让我觉得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推荐!
故事简单,质朴无华但感人肺腑,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首先,故事虽然较为简单,但真实接地气,与当时的百姓生活社会现状较相符,同时反映出的社会问题让人在泪水中思考解决方案。其次,演员大多为非职业演员,他们表演的便是他们自己,面对电视台镜头的那一段,魏敏芝的紧张急切极其精彩,但这并不是一般职业演员能够演出来的。同时,影片的影像风格偏纪录片,即所谓写实主义,大量的长镜头,客观镜头,远距离长焦镜头完成了一次真实的影像表达。最后,影片想表达的主题,十分现实,对于农村的教育问题的讨论,影视从不缺乏如《龙脊》这样优秀直接的电影探讨,尽管导演们拍了无数影片。观众流了无数次泪,依旧有大量的农村孩子不能读书,最直接的诱因是经济问题,长期以来农村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但千百年来最苦是农民,只有国富民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小学时候学校组织看过,长大后再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人物塑造上来讲,魏敏芝和秋菊有相似性,她们都在某件事上认死理,但是其初衷随着事件的变化而变化,最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一开始魏敏芝代课是为了50块钱,她与高老师之间存在雇佣关系,但是以金钱为驱动力的结果就是不走心,门一关自己抄课文去吧。读日记一幕是首个重大转折,魏敏芝第一次感觉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出于某种羞耻心或者契约精神。第二个重大转折是张慧科失踪,我想这时她已经把五十块钱的事抛在脑后,她只希望对方平安归来。村长、面馆老板、电视台看门大姨等形象堪称中国式冷漠群像,我不管别人的死活,我只在乎我的生活。所谓一个都不能少,更有可能是在说,想改变山里孩子的命运,金钱的资助、人情的温暖、义无反顾的执着,一个都不能少。但回到现实中,一个也没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