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评分:8.5
导演:许慧晶
编剧:许慧晶
主演:马虎 / 梁正双 / 张锦新 / 孙岭峰 等
类型:纪录片 / 运动
片长:108分钟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别名:Tough Out
上映时间:2020-12-11(中国大陆)
IMDb:tt12630622
《棒!少年》电影简介
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选进北京市郊一个爱心棒球基地,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跟着70岁传奇教练“师爷”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 少年马虎以“刺头”状态闯进了基地,天天打架干仗;而“元老球员”小双心思细腻敏感,对未来满是怀疑和不确定。不同家庭背景和心性习惯的少年在一起训练、生活,一支棒球棍,把他们带进无尽的冲突和欢乐,也带给他们久违的热血与梦想。 几个月后,他们将飞往美国,代表中国登上世界少棒的顶级赛场,但基地的球场和宿舍却面临拆迁…… 少年们能否逆风挥棒,叫板自己的命运?
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 最佳纪录长片许慧晶 第18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国际纪录片评优单元 优秀纪录长片(提名) 第7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评分最高的纪录片(提名)
《棒!少年》演员表
马虎 Hu Ma 自己 Self 代表作:八角笼中 / 棒!少年 / 棒!少年
梁正双 Zhengshuang Liang 自己 Self 代表作:棒!少年 / 棒!少年
张锦新 Jinxin Zhang 自己 Self 代表作:棒!少年 / 棒!少年
孙岭峰 Lingfeng Sun 自己 Self 代表作:棒!少年 / 棒!少年 / 追“球”
郭忠健 Zhongjian Guo 自己 Self 代表作:棒!少年 / 棒!少年
周德柏文 Debowen Zhou 自己 Self 代表作:八角笼中 / 棒!少年 / 棒!少年
《棒!少年》电影评论
看着马虎的成长很有趣,像是自己童年的另一种可能。虽然我不具备他如此躁动的灵魂,强烈的攻击性,但对于尊重的渴望,实力的认同,却让我无比熟悉。由于本身爱的缺失,以及父母双方的教育缺失,让他不知如何应对。棒球对他的拯救不是一蹴而就,那种感觉好像白细胞一点点吞噬掉异物。他开始走向那个棒棒的少年。梁正双真是懂事的让人心疼。作为球队的实力担当,家里的梦想,却戏份极少,比起马虎,简直就没有存在感。抱抱你。另一点是影片对棒球的保护。虽然不是一个被拎出来的主题,但他总是跳出来告诉你:救救我,镜头展现了大量他悲伤的处境,而只有那么小股的力量为他坚守。
这部纪录片真的是太赞了!导演的剪辑与节奏把控,让整部电影都有较为不错的起承转合,每个人物都很立体,每个人物也都很不容易,整个片子看下来,有种莫名的热血,也有种莫名的心酸,作为纪录片,竟然意外的比同类剧情片都好看。角色上故事主要追随小少年马虎和梁正双,两个人一个刺头,一个敏感,他们都有着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渴望,而这个带他们的棒球教练,也一直在用自己方式,试图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试图用棒球重塑他们的自我,给他们希望和更美好的明天,而本片高级的地方便是在,它并不是以所谓的“致胜一球”收尾,而是用相对残酷的方式,让我们看到这些贫困留守儿童的困境和成长,这才是看上去的“触杀”与真正意义上的“坚持到底”,也呼应着影片的英文名“Tough Out”与谐音棒球术语“Touch Out”。这真是部有温度的电影啊。
小双把翠绿的松针插进了松树树干上的一个虫洞,试图用无根的绿色修复树木多年来的伤痛。可修复伤痛哪那么容易?迎接翠绿色松针的唯有枯萎,面对高一头的美国黑人小孩的赛场对战势必毫无胜算。那么希望是什么?希望从哪里来呢?没有人能给出答案,除了时间与自己不停地交锋……前往美国参加访问赛前夕,场地要被拆,国家要发展,没有人知道希望下一个着陆点在哪里,到了美国,镜头是那么鲜亮,至少有那么几天,孩子心里是有希望的?!我不相信能给人希望的国家多么不伟大,也不相信碾碎就碾碎个人希望的国家有多么伟大。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棒!少年
为了写作业看的,看之前还在想会不会不是最好的选择,但看完之后很庆幸,还好自己被它选择了,能看到它真好。影片讲棒球,又必然不止是棒球。当贫困的少年、边缘化的棒球和晦暗不明的命运搅拌成一团时,人们会将其作为奇观赏玩,但最后却被影片克制却无比真实的讲述所打动,而正视这与命运的搏斗。诚然,本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双线的比重、对一些问题的浅尝辄止(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呈现方式)等,可它确实给观众看到了一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存在,比如坚持了这么多年的教练、志愿者还有孩子们,商业、价值、利益,作为旁观者吐出这几个字很容易,但实际上我们都明了,想要支撑着如此多的孩子通过一项偏离主流的运动改变命运有多么困难,能够为之已经是一种壮举,而我最为感动并愿为这部影片打5星的原因亦在于此。希望所有人的梦想都能有扭转命运之力。
在棒球少年的故事中,看见平时新闻看不见的中国。纪录片尤为可贵的地方就是导演要在不干预拍摄对象的情况下,捕捉到某些灵光一现的瞬间,而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棒球少年恰好成为叙事的支点,我仿佛看见那些热血漫画的番外篇。马虎和小双一个桀骜不驯,一个沉静内敛,这要是再加上点戏剧冲突,分镜一拉开,双雄齐头并进的《棒球高手》简直跃然纸上,然而这是生活,不是漫画,这里没有关于天才的传奇,只有随风散落在废墟中的汗水与呐喊。“谢谢场地,再见场地!”第一次看见一群少年向着土地发出感激的告别,那是这个时代少见的真挚,如此美好。而与之相对的,是不断被拆掉的学校,是不断更迭的政策,再看看美国职棒的整体氛围,高下立判。马虎和小双长大后会明白,比赛的机会不是只有一次,人生的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种,但贫瘠的土壤只能生长出鲜活的伤痛。
以纪实和风格化高度结合的手段给这个社会问题、童年成长、体育文化的多元命题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卷。在介入现实的程度上保持了物理上的梳理和技巧上凸显现实表现力的尺度,孩子们的经历让人又心酸又快乐,最后那记沉重的标点更是打进了心里。借助马虎的哼唱和环境音以及略加处理的现实声效辅助表现,视觉上摄影造型性、构图运动都是一流,在几个华彩部分介入了配乐和慢放等手段,都合理而适度。太多精彩,比如马虎大家回去的背景音带有胜利氛围,后来他跟着吼唱起来,以及小双和树的关系表达,我只能说无敌。结尾泪奔。第一遍还是全心感受,下一次再详细解读了。
处理得非常干净的纪录片。素材色彩程度也和故事情节很呼应,就像去美国打棒球的时候,非常欢快明亮。本来想打四星,最后小双站在大树下高举手指倒数然后音乐响起真的是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太好的一个孩子了,他太懂事了。马虎很幸运的是遇到了这群老师,后面慢慢得他的眼神都变了,柔和一些了,也长大了。哈哈感觉孩子里只有大宝能治得住马虎,教他唱歌那里真是。我觉得不管大环境如何,有这么一群人通过这么正面积极的方式去帮助哪怕只有一部分孩子,都是很好的方式,很敬佩这样的人。这部纪录片也是,极大地扩散了传播圈,也很棒!
看似是儿童教育片,实则也是一篇成人故事。不断地搬离,不断地换场地,换学校,孩子们觉得不让他们住了,他们难受,所以可以皱着小脸哭起来,但是他们的教练、经理唯有遵守规定,咬牙坚持,想出继续培养他们的办法;看着推平的房屋,砸烂的锅炉,即将毁掉的钻石场,满眼只是技术的考量,却少有人文关怀的温度,乡村建得像城市,它们之间就不会有撕扯了吗?关于这样条件的孩子们为什么要坚持,我想朱婷的话也许真的是答案:农村的,干体育出来是最快的。所以,温柔又敏感的小双碰上这样一次又一次劝说他归队的教练,是不幸生活里的一件幸事,他应该接受的,给自己的人生另一种机会与色彩,在这件事里尽快学会输是常有的,总赢的人只出现在典故里,成长起来,再难也都能坚持下去。
口罩前时代的故事,镜头在记录、讲述,不煽情不参与。主要情节是其为美国U11备战的过程,穿插介绍两位主角(马虎和小双)的身世,在北京城环境整治的大背景下。除了一位带队女老师外全男,充斥着慕强、爹味说教、狼性教育、长幼尊卑(师父师爷),以及东亚特有的“捆绑式感化”(诸如“对不起关心你的人”),棒球队给了贫困地区的男童走出去的机会,伴随着不属于他们年龄阶段的种种压力。原生家庭使两位主角走向易怒暴烈与软弱抑郁的极端。男孩尚有机会经选拔脱离困窘,女孩却只能被困在一隅山村,成为片中被嫁到陌生人家、又不堪忍受逃离被婆家终身责怪的母亲;帮助贫困地区男生的运动员上升到国家层面歌颂(伟大复兴),而讲述为女孩们办学的女校长的电影却被魔改,信仰在这也有了性别。
前半段以为打开了什么《变形记》,轻松观影,并时刻提防自己误入洗脑式鼓励与自我感动中。后半程舍不得结束,听完了整首片尾曲,眼泪放弃重力重回眼睛里,疼死人啦。纪录片的角色定位助力不少,两位少年隔空对话,小双像那条白白净净的棒球裤,虎子哥就是场地上的一抹黄土,头一回觉得脏了的裤子那么美。打桩机的收声也很巧妙,一下下的,砸实了所有人的梦。所有人脱帽向场地鞠躬,体育赛事的仪式感所带来的敬畏之心永远看不厌。当然,讽刺的画面也有——没有家的孩子出国打比赛要学会唱国歌,哈,**世界。说回最后一幕,小双,我将牢牢记住你的脸,所以请你不回头,不回头地继续走下去。
镜头在废墟中行进的队伍推进,泥泞破烂的道路就像是向孩子们的出身,在水中的倒影虚幻美丽而若隐若现。一切在艰难险阻中险象环生,两次穿越一片废墟与荒芜中队伍整齐,充满朝气。在小双与马虎的成长的中展现故事,马虎的“欲擒故纵”之后成长,让人可喜。小双在最后的比赛中奋力呐喊,那一刻心酸与压力何其之大,放轻松已不是一句话的事。自己终于在那一刻泪目,是观影将自己幻化成小双,一种心理在作祟。意犹未尽,似乎在期盼好的结局,期盼一切悬而未决的剧情片,但是故事戛然而止,这是生活,不是艺术创作,他有他潮水的方向,或者被叫做人事,或者被说成天意,命运。棒!少年。加油自己!
原来这不是一部运动的青春热血偶像电影,而是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北京市郊爱心棒球基地的一支特殊少年棒球队,这里的少年大部分都是孤儿或问题少年。一群被生活逼到绝路的少年,他们对于棒球并没有什么宏大理想,通过打棒球找个好工作、甚至是有口饭吃就是他们最大的夙愿——至少一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自称是「游侠」的回族少年马虎和孤苦无依的孤儿梁正双,是电影的两位小主角,通过这两个刺头儿的针锋相对、到最后的认同与和解,太真实了,就像是小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少年往事。印象最深的一幕,马虎因为没有团队精神而被教练罚站。教练和其他队员们说:「不要在生活中计较太多,应该把你们都训练成一匹狼,敢打敢拼。」马虎在旁边嘀咕道:「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个流浪狗。就把我当成一只流浪狗吧。」他其实是一个和我很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