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评分:9
导演:吴贻弓
编剧:伊明 / 林海音
主演:沈洁 / 张丰毅 / 张闽 / 郑振瑶 等
类型:剧情
片长:88分钟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别名:My Memories of Old Beijing / South of the old
上映时间:1983
IMDb:tt0085326
《城南旧事》电影简介
本片根据林海音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
小女孩林英子(沈洁 饰)住在五十年前的北京南城,在他们家院子附近住着一个疯女人秀珍(张闽 饰),秀珍的丈夫因参与学生运动被杀,孩子也不知所踪,因此落下了疯病,时常把英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小桂子”看待,英子也喜欢秀珍,答应帮她找回小桂子。英子有个苦命的小伙伴妞儿,学戏时常遭干爹打骂,英子偶然发现妞儿有小桂子的胎记,帮助她们母女相认。英子上小学后,一家人搬到了厂甸。在家门口荒废的院落里,英子发现了一个小偷(张丰毅 饰)藏赃的草堆,小偷为了供弟弟读书只得干不光彩的勾当,英子却不把他看作是坏人。不久,女佣苏妈返乡,父亲去世,英子的童年,彷佛一下结束了……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吴贻弓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郑振瑶
《城南旧事》演员表
沈洁 Jie Shen 演员 Actress (饰 英子) 代表作:城南旧事 / 上海一家人 / 爱情啊,你姓什么?
张丰毅 Fengyi Zhang 演员 Actor (饰 小偷) 代表作:霸王别姬 / 人民的名义 / 如懿传
张闽 Min Zhang 演员 Actress (饰 秀贞) 代表作:城南旧事 / 巴山夜雨 / 笔中情
郑振瑶 Zhenyao Zheng 演员 Actress (饰 宋妈) 代表作:城南旧事 / 我爱我家 / 火烧圆明园
严翔 Xiang Yan 演员 Actor (饰 英子父) 代表作:城南旧事 / 405谋杀案 / 日出
田春奎 Chunkui Tian 演员 Actor (饰 囚犯) 代表作:茶馆 / 城南旧事 / 黑白人间
史原 Yuan Shi 演员 Actor (饰 放话匣子的) 代表作:城南旧事 / 阿Q正传 / 人·鬼·情
徐才根 Caigen Xu 演员 Actor (饰 冯大明) 代表作:飞驰人生 / 我的前半生 / 安家
谭宗尧 Zongyao Tan 演员 Actor (饰 油酱店伙计) 代表作:茶馆 / 三国演义 / 城南旧事
洪融 Rong Hong 演员 Actress (饰 英子母) 代表作:城南旧事 / 红玫瑰白玫瑰 / 红苹果乐园
李季 Ji Li 演员 Actor (饰 换绿盆的) 代表作:城南旧事 / 孽债 / 火烧红莲寺
朱莎 Sha Zhu 演员 Actress (饰 秀贞母) 代表作:城南旧事 / 葫芦小金刚 / 阿Q正传
崇文平 Wenping Chong 演员 Actress (饰 老师) 代表作:城南旧事 / 风流局长 / 红颜劫
周起 Qi Zhou 演员 Actor (饰 骆驼队主人) 代表作:城南旧事 / 西厢记 / 春
袁佳奕 Jiayi Yuan 演员 Actress (饰 妞儿) 代表作:城南旧事 / 闪光的彩球
季虹 Hong Ji 演员 Actor (饰 养父) 代表作:城南旧事 / 万家灯火 / 鲁班的传说
马景龙 Jinglong Ma 演员 Actor (饰 密探) 代表作:城南旧事 / 编辑部的故事 / 沧海百年
茂路 Lu Mao 演员 Actor (饰 井窝子主人) 代表作:城南旧事 / 姊姊妹妹站起来 / 血战台儿庄
李农 Nong Li 演员 Actor (饰 秀贞父) 代表作:城南旧事 / 渡江侦察记 / 珊瑚岛上的死光
林彬 Bin Lin 配音 Voice (配 旁白) 代表作:城南旧事 / 林家铺子 / 巴山夜雨
乔林 Lin Qiao 演员 Actress (饰 换火柴的) 代表作:城南旧事 / 昙花梦 / 月到中秋
秦焰 Yan Qin 演员 Actor (饰 宋妈侄) 代表作:狂飙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英雄
《城南旧事》电影评论
苏州修复影展卢米埃影院| 城南旧事、呼兰河传、朝花夕拾都是小学读过很多遍的书,也是构成了对故事最初理解的书。小时候的我太喜欢林英子的故事了,于是城南的北京也是我的童年。这也是这部片子留到大荧幕来看的原因。但是就像是这一场来了很多小朋友,其实这是适合大人读的故事。太残忍了,我不懂,好人和坏人,我分不清,天和海,分不清。秀珍和妞儿的结局在电影中处理成卖报声,难以置信的我又去翻了书确认,难道我是选择性忘记了?兰姨娘这部分没有拍,确实,或许过于复杂微妙了。张丰毅出来的第二个镜头是正面特写,大人们都笑了。英子小演员很好,也很经典,可是我心中的小英子,总是距离荧屏上不同一些什么的。不太习惯那个年代电影的面部特写,但是好多镜头都有一种欲哭而无泪的失落和感动。电影保留了更远的时代的画面,电影拍摄时代也变远了
十年后在苏州二刷修复版,华语电影里最好的儿童电影了吧,不仅以少女英子为主角,也以她的视角和眼界来展开故事,最后落于她个人的成长与成熟。「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送别》不仅悠扬动人,更高度概括了英子的童年经历(第一次感受到朴树为什么如此喜欢《送别》以至于说「只要能写出这样的歌词愿意当场死掉」):疯妇秀珍与丈夫女儿分离,小偷张丰毅与兄弟分离,保姆宋妈与儿女分离,到了结局连英子与父亲也天人永隔。尽管「分离」似乎贯穿了她的整个童年,但电影的总基调并不压抑,而是有意无意地淡化着悲剧色彩:秀珍与丈夫的分别化成了院落景色的空境,秀珍与妞儿死于火车车轮下的惨剧化成了英子耳中愈行愈远的汽笛声,张丰毅被捕的悲剧化成了最后的一次眨。小萝莉沈洁在修复版中更加可爱了,谁不想拥有一个英子呢?@苏州卢米埃影院金鹰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算看懂了还是没看懂,《送别》的旋律贯穿全篇,而里面的情节也是充满了悲伤的离别,各种生离死别,全是普通小人物的悲哀,尤其是女性的悲哀,她家女佣苏妈被老公把女儿送人了、瞒着她儿子的死讯,却一直拿着她的钱,看到那里的时候真的感觉好悲哀,百年前的女人如是,现在的女人也还是一样。而到最后,女主爸爸生病去世,妈妈带着他们姐弟离开了城市,也不知道未来又会是什么样,一个离别的背影结束了全篇。看完电影后我无意在wb刷到,原来这个电影是小说改编的,原著里的故事更让人难过,就更忍不住唏嘘。世道难,小人物难,而女人永远最难最苦。
哇,这部记忆可太多了,第一次看是因为我爸特别喜欢看电视上一个频道,忘记叫什么名字了,不是六公主,经常播各种旧电影(甚至黑白电影),为此小学的我特别烦躁,后来有一天下午我爸又调到那个频道正在播的就是《城南旧事》,作为读书量个位数的我为数不多看过的书,我当即在老爸不感冒准备换台的时候大吼一声:英子!我要看!我爸犹豫了犹豫没换台,于是乎在一个午后我抱着西瓜跟老爸看完了这部电影,黑白版的好像还是,后来初中班导有一次ppt讲城南旧事,先放了主演小女孩的照片,我大吼一声英子!班导说这是旧版城南旧事,很久之前的电影了,大家应该都没看过,我疯狂反驳说我看过我看过!然后就经历了世纪沉默以及全班注目礼,从此以后英子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电影最害怕翻拍文学作品,因为人们的视觉的不充分才能引起想象,而想象是理念美,应该是最美的。任何文字视觉化,就容易打碎之前所有的可能性。这部电影确实不如林海音的文字加上我的想象,但是几乎尊重原文的叙事逻辑,并且最吸引我的是美术、表演和摄影。美术在色彩搭配上十分用心,不仅满足视觉享受,并且还能尊重事实和历史,例如小偷的衣服和英子的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英子的表演让人非常心痒,“你是来拉屎的吧”都说得如此动听哈哈;摄影机的运动也是颇具匠心,只不过看得出当时的设备仍不能支持所有的想法,某些运动会有卡顿和粘滞。看完电影,我才意识到英子的童年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离别,与秀贞和妞儿的离别,与小偷的离别,与宋妈的离别,与父亲的离别……之所以看到才发现,因为电影不断回响起“长亭外,古道边“音乐是文学无能为力的地方了
上影节23rd个人首场,自然要选在主会场影城。今年的票子比较简洁,这几年越来越单薄,工作人员素质极佳,进场环节安排合理,不愧是体制内的,阔别6个多月又进影院啦。六楼三厅一般是可以有见面会的,因为一个小舞台,去年看《大轮回》差点没笑死自己。书归正传,《城南旧事》完全就是课文的记忆,没看过原著,开头是《童年·冬阳·骆驼队》,结尾是《爸爸的花儿落了》,小演员真的把英子的纯真无邪、天真可爱,又嫉恶如仇、善恶分明表现出了十分。为了这算大眼睛也值得一品再品。将近40年前的片子了,站在今天的观众视角一定是有它的局限性,看到不少上影老人出演,徐才根等。张丰毅老师扮演的小偷,真乃一大笑点,英子问:“你是在?吗?”英子看到了太多,有空补补原著。
我感觉翻拍的很一般,可能原著当时对我的感触太大了吧。故事讲的有些云里雾里的,演员的话剧味也比较严重。虽然是回忆的类型,节奏应该慢,但是影片的节奏还是有点过于慢了。看书时几个很感动的情节:惠安馆的最后一个夜晚那种慌张害怕的感情没有体现好,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小学雨天迟到的场景竟然只是一笔带过,爸爸花儿落了最后父亲去世那种作为家中长女作为“大人”的淡淡忧伤没有传达好,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回忆起书中前面章节的告别场景在电影中没有展示,送别这首歌在我们去看海和毕业时两次出现,电影没有体现出这首歌离别时期的感受。
用童真的眼睛看世上悲剧。还是觉得给这本书这部电影,被盖上童年作品的标签太过草率了,恰恰童年时期来看并不能深刻的感受其中的悲与真切的情感,也是在很多年后的今天,我看到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才有了深深的悲伤,才有了潸然泪下的冲动,回想小时候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自己又哪如现在这般深刻。这其中的悲剧情节,所包涵的东西又岂是少时能说请道明的。电影是八几年的技术,但是也正如此才使得电影更加真实,妆化服道、场景都高度还原,很喜欢这种老电影的感觉,比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金碧辉煌”的旧时代真实多了。
好久之前看过,看的时候因为妞儿和秀珍死了难过的不行,小海英特别灵气眼睛好漂亮,是林海音从孩童角度看黑暗的旧社会叙写的自传,电影解开了自传里隐晦的地方,中国的老电影太棒了。现在的中国电影都是流量明星两眼一瞪喊一二三抠图替身,剧情像坨屎画面雷人逻辑混乱,什么秀人歌手爱豆都想转行演员分杯羹,,用脚写剧本的导演和只会瞪眼一二三的演员什么时候才能滚出影视圈哪,不知道我们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够再出这种好电影呀,虽然现在国产电影电视剧被很多人吐槽,但是我还是相信凭借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底蕴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影视作品的。
二刷后才来写了这个短评,这一遍看到了些不同的东西。首先是英子的天真活泼,她学骆驼嚼干草、叫小桂子妞、和妞面对面荡秋千、生人不忌、爱问问题、到处乱窜等等都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的那种无忧无虑感觉的生活,仿佛给经历风雨而疲惫的心搭建了一个温暖的港湾使人心中放松,但英子也因为天真而意外导致妞和秀贞的死亡以及小偷的落网而印象深刻吧。秀贞那种半疯半醒的状态,她没办法忘记她和思康的相遇甚至给英子讲述的时候还给了一个目光渐移的空镜头,仿佛让人也掉进了秀贞那种忘不掉的幻象之中,但空无一物徒留叹息,她和小桂子刚相遇就被火车撞死也让人感到异常的悲伤。再有就是宋妈的表演寥寥无几但是却感受到非常强烈的张力,将一个母亲和佣人的角色演绎得非常精准到位。英子最后对父亲说不恨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英子在说话。
就…以一个中产小女孩的视角讲了几件身边的事,虽然每件事都体现出当时的人很苦,但是这个苦放到那个时代并不稀奇。加上是用小孩子的视角,并没有很多很深入的关于社会和人的探讨。加上全剧的演技大都有点刻意,个人感觉有点尬,并不是特别喜欢。不过除去这点,看着还是挺舒服,因为小姑娘的爹妈教育很好,教育理念足够先进,对她的打只是轻轻一拍做做样子,让她随个性发展,满大街玩,对各种事物能发表简单的看法。虽然在家里他爹不分担家务,但是看在他是唯一挣钱的,并且挣得还不少的份上,放在那个年代来看其实也还可以接受。反观他家的女仆人,老公不挣钱,一方面他重男轻女,老婆一出门赚钱就把闺女直接免费送人;另一方面他不会养孩子,想好好养的儿子也被他养死了。这要是个女的,高低被她老公打残,大家还得觉得活该(…)
回忆开篇,以小女孩的视角透视动荡的中国社会。推拉镜头与景深镜头算是极该受到赞赏的地方:不断地从环境到人再从人到环境(全景中景近景的推拉切换),回忆者的视点想不断地客观起来直面社会现状,但却又不受控制地一次又一次重回并修正主观的幸福童年回忆——而这种虚假与真实的难以分割恰好又印证了苦难社会最底层的希望:就如那个大雨滂沱之夜的母女团聚,就如那个为弟犯罪的哥哥的笑容,可当一切重量从开始底层人民头上开始转移到高级知识分子(即精英阶层时),一切回忆的修正便瞬间得到的破灭,在《送别》的旋律中朝着未知的方向走去,愁绪永远绕在心头。虽有表演的生硬,但仍属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