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的日與夜
(2008)
评分:8.6
导演:许鞍华
编剧:吕筱华
主演:鲍起静 / 陈丽云 / 梁进龙 / 陈玉莲 等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90分钟
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粤语
别名:The Way We Are
上映时间:2008-07-17(中国香港)
IMDb:tt1233499
《天水围的日与夜》演员表
鲍起静 Hee Ching Paw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 / 除暴 / 剑雨
陈丽云 Lai-wun Chan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踏血寻梅 / 天水围的日与夜 / 犯罪现场
梁进龙 Juno Leung 演员 Actor 代表作:神探大战 / 天水围的日与夜 / 大追捕
陈玉莲 Idy Chan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天水围的日与夜 / 川岛芳子 / 至尊无上
高志森 Clifton Ko 演员 Actor 代表作:岁月神偷 / 纵横四海 / 家有喜事
萧洪 Siu Hung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窃听风云 / 买凶拍人 / 导火线
方楚瑶 Yo Yo Fong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天水围的日与夜 / 卫斯理之蓝血人
崔允信 Vincent Chui 演员 Actor 代表作:天水围的日与夜 / 我要成名 / 你还可爱么
《天水围的日与夜》电影评论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就是我们平凡小民的普通生活,琐碎的小事,比如买报纸,抽奖,工作,邻里之间的感情与兄弟之间的感情,贵姐是很伟大的,还有没有过多描述的贵姐丈夫也是伟大的。可是善良知足的人生活水平好像都不算很高,因为他们一直在对他人无私奉献,我很是佩服,我是做不到这样的所以我觉得我是个自私的人。同时影片中镜头运用,我们会通过主角居住建筑的小窗里看到对面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对比,还有主角家与弟弟们家的对比,一个住在小房间里过着平淡的日子,其他两个住在富人区家里还拥有菲佣,且贵姐永远不想拖欠弟弟们,真的是长姐如母很不容易。平淡的日子里蕴含着现在缺乏的人情味,流露出水天围独有的温情。
跟《桃姐》一样,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写实,却感人至深。前半部分毫无波澜,贵姐的小家、阿婆的独居,都在平淡中无声划过,让人看到的是香港低层普通市民的生活。后半部分依然平淡,但是多了些小家之外的亲人视角,多了一些事件对比,贵姐和阿婆的形象就变得立体起来——本质上她俩是同一类人,代表着传统美德,吃苦勤俭、踏实知足、坚强乐观、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家人在她们的托举上成功。更难得的是,对外人也有一副热心肠。所以她们能成为亲人般的邻居,惺惺相惜。很喜欢这种纪录片似的叙事风格,更佩服导演运用镜头掌控细节的能力,看似朴实无华,其实每个细节都是精心设计又不着痕迹,回想起来耐人寻味。
鲍起静的贵姐和女人四十中萧芳芳的阿娥是有许多的相似之处的,同为女人都是坚强而独立,一人操持着一家,不同的是贵姐的家已经不完整,母子之间也只剩下机械化的生活,每天两个菜面对着同一个人吃着无聊的饭,另外的阿婆身上我们也能看出被自己子女抛弃进而内化出冷淡和寂寞,其实这些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因阶级分化而造成的,中国传统的家庭亲情关系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远亲不如近邻不只是说说而已,在现代社会,有可能会更加普遍,好在在许鞍华的镜头之下,还能给予我们希望。
第一部许鞍华。琐碎日常围绕着都是吃食,细节设置自然妥帖,一蛋一菜,撕去价格签的冬菇,买报送纸巾,购物后的抽奖,以及几近沉默的日常对话。对人情世故尤其是亲情关系的洞察力极佳,单亲家庭的家安,独居的阿婆,一直都在推脱去医院看望母亲的贵姐,在每个角色身上都能看到我身边人的影子。影片开头对比自然风光的黑白影像和高楼大厦的长镜头,定下了整整一代港人the way we are的宏观基调。音乐的情绪点很棒,顿音和重踏很足的钢琴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几个孤独的人之间的所产生的一点点温度。影片情节性很弱,生活质感很强,代入感强,对于我这个一向讨厌感觉的人来说,这部电影居然让我可以带入进去,无不是导演编剧对于生活细节的把握,导演技法强大于此。影片中的情感没有鲜明直接地表漏出来,而是在一条窄窄的裤子中,几个金首饰中,出其不意地戳中观众的心,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天水围的日与夜,不过时一天又一天的工作,吃饭,一些大大小小平凡的事物,一些沉闷而又枯燥无聊的事物,就和我们的人生一样,但在其中,又饱含着人生之情感,以一个点,窥探了整个面!在当代如此快速的生活节奏下,观看一部缓慢的电影,无不是一种享受!
平平淡淡,无波无澜,女主为两个弟弟付出,首先是父母教育她,结婚以后,两个弟弟就是你娘家的靠山,所以你得为他们着想,女主供养弟弟的行为就可以看出,她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在医院里,女主的妈又感叹女主只知道做事。在传统的中国女性眼中,从小到老都是需要依靠男人的,小时依靠父亲,大一点了就知道以后还可以依靠弟弟,婚后得依靠老公,所以她们希望男人有责任心,潜台词是让她们依靠一辈子,这也就是这片文化土壤下滋润长大的中国女性。女主的好邻居好同事,面对自身所处的境况,也是郁结于心,她只有一个女儿,居然还死了,外孙是她心中唯一的念想,然而早已生分了,这也是她到死的遗憾,看见女主的儿子孝顺懂事,她眼中有藏不住的艳羡
整部片的气质好好,总体上很喜欢。有几个很触动我的场景,第一个是安开榴莲开不动,母亲过来帮他开,那样轻松老练,熟知生活之道,在生活上她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第二个是阿婆独身生活,买牛肉炒菜,睡醒起来继续买牛肉炒菜,坐在窗边发呆。开头我觉得人们像工蚁一样不断重复枯燥的劳作,多无聊,令人痛苦,但之后就逐渐暖起来,生活的乐趣就在人与人那点微弱又扯不断的联系,《天水围的日与夜》,The Way we are,日夜重复着相似的生活,做人好难啊,阿嬷感叹,我心里也想,做人好难啊。生、离、死、别,哪一个不磋磨,像徐老师说的那样,人生中哪里会没有事发生,只不过看每个人如何看待。安仔母亲这样坚韧生活的人真让人尊敬和喜爱,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一边拼积木一边看的。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像喝了一杯温开水一样。顺滑,温情。一切都是很自然,一切就和我们的平常生活一样,自然不做作。很喜欢安仔,很乖很乖。但始终不太能理解,贵姐和阿婆的情感线,为何比贵姐和妈妈的情感还要重。我感觉是拍摄的侧重点不一样吧。贵姐对家人的关爱总是默默得无私奉献。他们就是天水围的人们的缩影。看了一些影评,都剖析得很透测,导演就是想借此传达天水围人们生活的温情平淡又真实。很喜欢安仔纯粹的双眼。总感觉有自己的影子。
“做人真是很难的。”“有多难呀!”这是一个女人的坚韧。14岁就外出工作,供两个弟弟上学,这在几十年前的农村家庭很常见,家人之间的相互帮衬,平淡的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得失去计较,迫于时代的压力,大家不过都是为了活着。天水围的日与夜,是疲惫的,为了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是温馨的,大家一起活下去。贵姐是天水围的白天,虽然平凡又普通,但是一直都很乐观却坚强;阿婆是天水围的夜,虽然孤身又年迈,但是从他人那里汲取到了温暖。在天水围的窗外有很多高楼大厦,一间间小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那都是一家家人的生活,谁也不知道每一束灯下的故事,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滋味。生活是自己的,过下去才知道,有多难呢,也不过如此,平淡而质朴。
许鞍华的女性视角记录下了粤式生活本身的平淡点滴,与微不足道的琐碎,而恰恰是这些零散的经验知识组成了我们对生活的认知,电影通过细节去再现真实。阿婆买油3块钱都嫌多,买电视70块的运费不舍得出,为报答邻居的善意却送了一包320块的冬菇;贵姐因为买份报纸没送纸巾抱怨,也会在阿婆困顿时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她从十四岁开始做学徒供养兄弟读书,多少是时代背景下女性逃脱不掉悲剧命运,而临了舅父却对张家安说如果会考失利他和小舅就供养他出国读书,也算增添了一抹亮色。回归到个体的善良和人的美好,看似是不作努力地重复轮回,却让小人物的生命也有了色彩,即为意义所在。
散淡平实,剧情也没多少起伏,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生活”,的确乍看没什么“导”和“演”的痕迹,但这种“平凡生活”的本真性当然也是制造出来的。和是枝裕和的片子对比来看,同样是弱剧情的日常生活,许鞍华的手法和主旨还是很不一样的:她与其说是为了“呈现生活如其所是”或“抓住平凡生活中的瞬间”以挖掘人性内在,不如说是试图从这种平凡、达观中挖掘某种生活态度和“精神”,以赞颂普通人的坚韧——在这里,他们能这样生活就是一件伟大的成就。如果是这样,那意味着港人的达观,是在肩负生活重负之下的达观,其实是很苦很不轻松的。这种现实主义基底既是许鞍华的关怀,可能也是她的限制——她还是想“载道”的。
如此细腻真实的讲述了最普通的生活。平静如水,却如此治愈。人们是这样带着往事继续生活,在光亮处用力做事,在无人处释放一点眼泪,在饱餐一顿后结束一天。唯有借着一点相互扶持,萍水相逢处赠送与收到的温暖,才抵抗了老去无依无靠的无力感,日复一日流水一样平淡也无情的生活。餐食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吃得香,重要的有围桌吃饭的人和时刻。居然一下似乎想不起还看过能称得上感觉类似的香港电影,仿佛更像台湾或者日本电影,但不同的是,虽有世情人情的冷漠,许鞍华的底色到底是温暖的。两位主演是如此不露痕迹,无可挑剔的出色和自然。总在找,总希望能看到这样的电影。每每看到一部,感动也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