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sessione
(1943)
评分:7.6
导演:卢基诺·维斯康蒂
主演:克拉拉·卡拉马伊 / 马西莫·吉洛蒂 / Dhia Cristiani / Elio Marcuzzo 等
类型:剧情 / 爱情 / 犯罪
片长:140分钟
地区:意大利
语言:意大利语
别名:对头冤家(台) / 惊情 / Obsession
上映时间:1943-05-16(意大利)
IMDb:tt0035160
《沉沦》电影简介
改编自美国J.凯恩的小说《邮差总按二次铃》,完成于1941年,在剧本必须由法西斯政府审查的拍摄条件下,维斯康提把这个通奸谋杀亲夫的畸恋故事,拍成充满绝望宿命气息的作品。
片中一方面是出身贫家的女主角,身不由己嫁给肥胖粗俗的酒店老板,她完全没有逃脱被豢养(并不时被羞辱)生活的勇气,而男主角则是个流浪的无业游民,他经不起女主角的诱惑,犯下致命的罪行,艰困的社会生活条件,明确烘托出男女主角各自别无选择、一拍即合的宿命孽缘。初执导演筒的维斯康提,在片中已经展现他后期作品中最大的特色:对人物不克自拔情欲心理的细腻描画,在饮食间两性对对方身体的凝视中,维斯康提把艰困的物质生活和不受拘束的内心肉欲作了明确的并列,弥补了通奸过程的简略。
《沉沦》演员表
克拉拉·卡拉马伊 Clara Calamai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夜深血红 / 白夜 / 沉沦
马西莫·吉洛蒂 Massimo Girotti 演员 Actor 代表作:巴黎最后的探戈 / 猎艳狂魔 / 罗马11时
Dhia Cristiani Dhia Cristiani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沉沦 / 百货情缘 / Una storia d'amore
Elio Marcuzzo Elio Marcuzzo 演员 Actor 代表作:沉沦 / 卡门 / Silenzio, si gira!
维托里奥·度瑟 Vittorio Duse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黑道家族 第一季 / 对一个不容怀疑的公民的调查 / 沉沦
Michele Riccardini Michele Riccardini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罗马11时 / 沉沦 / 玛拉帕加之墙
Juan de Landa Juan de Landa 演员 Actor 代表作:沉沦 / 战胜恶魔 / 他们偷了电车
《沉沦》电影评论
故事性强的剧情片,而且是潘武西门式的故事,看了好几部都是通奸谋杀亲夫的,比如《通往死刑台的电梯》,看来这类故事古今中外皆为流行题材,爱情与犯罪,金钱与欲望,自由与安稳,种种矛盾纠结人心,沉沦在所难免,杀人后两人的矛盾和分歧其实挺现实的不错,结局他俩出车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吗,一些火车上帮买票、长椅搭讪的小桥段不错
整体特征更明显是一部黑色电影,似乎找不到多少现实主义色彩。男女主人公的人物设置精妙:男主人公热爱自由,爱自由的人必然诚实,诚实的人无法忍受生活在谎言之中的压抑;女主人公贪慕金钱与美色,并且厌倦了单纯但粗鲁的丈夫,一念之下,和男主人公携手步入疯狂的迷宫,万劫不复,只有悲剧在等待他们。故事情节够复杂,大部分段落流畅自然,有些环节显得突兀。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声。他任法国导演让·雷诺阿的助手,难免在他的处女作中对雷诺阿的风格有所模仿。雷诺阿的诗意现实主义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先导作用。《沉沦》归根结底是一部人性主题的影片,一部揭示情欲的毁灭性力量的影片。它只想告诉他们,这股毁灭性的力量无时无刻在任何地方都制造着可怕的悲剧。他和安妮塔的邂逅和恋爱,不仅是对奇奥瓦娜的报复,而且更是一种摆脱罪恶、回复纯情的尝试。然而情欲酿成的苦果——奇奥瓦娜怀孕了——最后还是毁灭了他。奇奥瓦娜同样也是既无力摆脱社会束缚又无力适应社会需要的悲剧人物。奇奥瓦娜需要的是摆脱贫困而宁愿放弃自由。维斯康蒂似乎想告诉人们,背叛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一种关系形式。在《沉沦》中,通奸和谋杀无疑是广义上的背叛。
.0早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影片形成时间还在法西斯政府的统治之下。维斯康蒂用新现实主义的手法,将《邮差只按两次铃》生活化影像化,因而保有了极强的戏剧冲突。这段时期黑色电影的特征太明显了,使得新现实主义手法下生活的真实苦难与不公被维斯康蒂的镜头展现得如此刻骨铭心。这部电影是时代的产物,为之以后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整体观感不如尼科尔森版《邮差总按两次铃》,此部重心放在了两人爱欲纠葛、罪行羁绊、心理阴影的表现上,但欲望的表达缺乏力度,杀夫情节简化。后期两人关系的摇摆不定、精神煎熬也不够深入,基诺遇新女一节也有蛇足之嫌,节奏拖沓。最终悲剧宿命的展现,点题。
历史就是阐释。实际的观影经验会让你发现影片与影史书或我们的理解之间的差异。那种把每一部影片机械分门别类、归纳为某一种电影美学流派的方法其实是无法成立的,毕竟很多所谓流派并没有统一的宣言(或许有相同的政治立场),个体间有不同的美学主张,他们成为一个统一的团体往往是后人阐释、建构出来的结果。拿新现实主义来说,一方面当时它并没有形成大反响,在50年代前的高峰期也只有1/10的份额,大家更爱意大利喜剧、美国片。另一方面,对后世的影响并不是一种接续发展。它只是现代主义电影下的其中一脉(客观现实、心理现实、作者评论),它之后的作品甚至带有对现实明显的自反性。甚至就本身来说,新现实也并没有彻底性,大量的职业演员、景棚拍摄、后期配音实际上是主流。作为新现实的先声,也能明显看到它受到好莱坞匪帮片和雷诺阿的影响
片子的节奏和内容都与同时期的好莱坞电影有许多相似处。对于一个自由主义者而言,当被不可承受之罪恶笼罩时,其内心是煎熬痛苦的,甚至不惜以死解脱。维斯康蒂将男主的这个心路历程刻画了出来,男女双方本来是充满激情地爱慕,但参杂进利益时,就不再单纯,这与男主眼中的爱情更是违背,从他们策划杀死女主丈夫开始,两人之间就没有了爱情。
6/10。维斯康蒂的运动空间是灵魂的一面镜子,开头从火车向外拍摄长长的道路,当镜头升高越过停着的小货车随着吉诺的背影走进餐馆,对着他的腿和围在两旁的狗,直到和乔瓦娜在厨房相遇,才第一次从后者的视线中看到吉诺的正脸,摄影机总是从很远的位置不断靠近走动的人物,包含的犹疑、躲闪正是二人情欲纠葛的写照。运动镜头中无尽的地平线形成了一个命运的牢笼,二人私奔时走在荒凉的道路,这条路就是一切的分水岭,二人在这预谋犯罪,又在沿着路的提岸上一起接受警察的盘问,最后偏离和翻车,乔瓦娜想要稳定、想要劝吉诺放弃流浪的灵魂,她跌跌撞撞地跑下河岸来到吉诺身边帮忙分担警探的怀疑,疲惫地在厨房准备聚会,面前是堆成山的脏盘子、剩饭和酒瓶,绝望地在酒吧等待吉诺回心转意,还拥抱在广阔的河沙上厮守,她的爱与沮丧交缠在一个颓废的世界里。
1. 流浪艺人作为二战时期的同性恋荧幕形象,显得十分珍贵,他善良,努力,理性,在灯光熄灭之后燃起一根火柴的那一刻,他短暂释放了自己的欲望,但又小心熄灭。看着他在人群中寻找主人公的急切,他在被主人公打了一拳之后洒脱离场,这些场景都让人感动。2. 感觉导演在最后用主人公的离去设置了三个结尾,一个是跳上货车,好像回到了他最初的身份;一个是被告知有孩子后离家而去,消失在黑夜里;一个是最终跟女主角一起逃亡。每个离去都存在多重的可能性。但导演最终选择了最悲惨的结局,不但失去爱人,而且被抓归案,真正的沉沦。3. 每个角色都极具荧幕魅力,男主非常性感,导演非常善于捕捉这种性感。4. 希望能进一步了解法西斯审查和这部电影的关系。
新现实主义趋向于使角色看到/听到不用运动来回应的事物、受制于某个视角、处于被追踪/追踪的状态,而非采取运动。换而言之,角色倾向于记录而非回应。《沉沦》从《沉沦》开始,物品、环境取得自主的真实性,具有了自我价值,产生的过程是视听觉先引入,进行对情境的“清算”(按前文说法,即接受与记录),其次形成动作。新现实主义作品中先由感官不受限制地获得情境的真实,再有动作存在于真实的情境中,重点在于环境真实而非动作真实,区别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的环境被动作控制。这一点也是维斯康蒂幻想美学的来源。
,关于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景象,大量捕捉与主角无关的平民镜头,实景拍摄又有着层次分明的布光以及升降机的使用。|关于电影类型上的讨论则似乎更有意思,个体性叙事,日光之下的谋杀情节,引导凶念的至关因素—女人,重蹈覆辙的男性宿命,咦,怎么变成黑色电影了哈?最后还有点点同性意味插入其中。798
贫穷有时也是一种浪漫——木心写下这首俳句时大概意识到,耶稣的浪漫正是因为他的贫穷。所以,耶稣对木心永远充满魅力,也使他永远闷闷不乐。对于没落的贵族而言,耶稣的浪漫更像是一个诅咒。改编自《邮差总按两次铃》的《沉沦》证明了维斯康蒂生来就是一个矛盾之人。正如处于关系核心位置的女主角:既嫁给了安稳富裕但却乏味无趣的贵族生活,又爱上了自由浪漫但却注定流亡的革命无产者。他这部着重刻画两难困境的处女作,在尝试解决这一由两个阶层共同构建的双重道德难题时展示出了颇为罕见的成熟,而他的身份和立场也直接体现在男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纠葛中。置身事外的导演大有同情这对鸳鸯的意思,于是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解除了诅咒。在幻灭之时,影片也得出的结论:这种跨越阶层的跃迁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单恋,只是这条路上布满了无数的《洞》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