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usketeers of Pig Alley
(1913)
评分:7.1
导演:大卫·格里菲斯
编剧:大卫·格里菲斯 / Anita Loos
主演:艾尔默·布斯 / 丽莲·吉许 / Walter Miller
类型:剧情 / 短片 / 犯罪
片长:17min
地区:美国
语言:Silent
上映时间:1913-11-05
IMDb:tt0002381
《佩吉巷的火枪手》电影评论
这部最有价值的地方,第一是盗亦有道,小混混、年轻夫妇,甚至cop的人性复杂。巷口小混混虽然调戏女主,又劫了女主老公的钱;老公为了要回自己的钱,差点卷入帮派火并,不过还真拿到钱了,后来在英勇老婆的维护下,小混混没有难为夫妇俩,夫妇俩还为小混混做了伪证;cop对小混混也是心知肚明,没有深究。第二是巷口火并,起因经过结果,情节完整,尤其是火并场面非常紧张刺激,非常有代入感。据说这是影史上第一部反映有组织犯罪的影片,片中小混混太有魅力,甚至于抢了伟大的莉莲吉许的风头。男性导演可能更喜欢这种犯罪男人戏的故事,感觉莉莲吉许都成陪衬了。摄影方面还有一个人脸闯进镜头的大特写。看到一个穿马褂的中国人。对于贫穷的描写很直观,还有就是death,说没就没了。莉莲吉许为这部片子增添了柔和美丽和耐看性。
丽莲·吉许太漂亮了!这时的格里菲斯还没有发现分镜头和剪辑的表现力,依然沿用《火车大劫案》的那一套,用一个固定镜头去拍摄一场戏。强盗已经开始作为中心人物出现在好莱坞的银幕上,描绘的是被社会摒弃的人群,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属于他们的美国梦。这个故事真够鬼扯,强盗把男主的包抢走之后,又跟别人打了起来,还进行了一场生死巷战,打着打着,男主回来把包给抢回去了。后面一大班人揣着兜,往这走走,往那走走,一点都不自然。
传说中的gang片开山之作哈哈,可惜叙事真的太不清晰了,男女主角开头晃悠,中间莫名其妙讲黑帮,然后结尾又男女主,莫名其妙落点到善有善报,就结束了。那个人物从后景走到前景的镜头其实跟特写没什么关系(那张脸连画面四分之一都没到啊),主要是有意识的用到了移焦吧。以及黑帮枪战的等待、对峙等戏码也有所开拓,虽然那场戏可惜空间定位又挺混乱的。对默片的两个全景镜头的横向来回剪辑印象深刻。
格里菲斯短片时期作品,代表性题材样式:社会贫富悬殊冲突。有点脸盲,导致其中一部分没看太懂,后来读着英文简介看完了;除去交叉蒙太奇外最值得一提的则是纵深调度了,不通过摄像机运动或者镜头切换来完成景别的改变,而是通过纵深的人物走位来变化;景深下的背景层次也格外丰富,将贫富表现于背景之中。
好像同时期,只有格里菲斯真的认识到环境也能扮演表达的角色么?虽然整体还是像个小剧场,但是细节还是很多,开篇2人和3人的遮掩交待,人物抽烟进屋,烟先进,2个团伙遭遇战,简直就是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嘛,那一触即发的枪战如今看来都很惊险刺激,纵深的调度。鲜明的人物塑造(仅靠细节行为就入木三分)非常经典,并且这种雅痞类型沿用至今
“在追逐片中,演员通常在非常靠近摄影机的时候出镜,到了过渡时期,这种做法已经成为某种标准化的、刻意使用以提升戏剧效果的方法,比如在《枪手》中的一个镜头,一个匪徒潜行于墙根,一直到中等特写的镜头中才可以被看清…《枪手》是美国犯罪片的早期范例,此外,它也是其处理犯罪的方式在此后整个类型历史中引起回响的犯罪片之一…关于格里菲斯在描绘贫穷方面对查尔斯•狄更斯的借鉴,已经有很多论述,但《枪手》更多地借鉴了结构更简单的维多利亚时代情节剧和低俗小说。这些故事后面的核心观点涉及各自独立的下层和上层社会,而二者的冲突点往往是诱拐一个纯真人物的企图…但它在上、下层社会形成对比的结构内对诱拐/强暴这一叙事手段的清楚表达却绝不属于维多利亚时代,而是属于现代。”(杰弗里·诺维尔-史密斯《世界电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