Ленин в 1918 году
(1939)
评分:7.8
导演:Mikhail Romm
编剧:米哈伊尔·罗姆
主演:Boris Shchukin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片长:USA: 130 分钟
地区:苏联
语言:俄语
别名:Lenin in 1918 / 列宁在1918
上映时间:1939-04-07
IMDb:tt0031564
《列宁在一九一八》演员表
史楚金 Boris Shchukin 演员 Actor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列宁在十月 / 飞行员
Iosif Tolchanov Iosif Tolchanov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来自托尔若克的裁缝 / 海上来的攻击
Vasili Vanin Vasili Vanin 演员 Actor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列宁在十月 / 政府委员
尼古拉·普洛特尼科夫 Nikolai Plotnikov 演员 Actor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一年中的九天 / 攻克柏林
Dmitriy Orlov Dmitriy Orlov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 上帝之后第一个
尼克拉·奥赫洛普科夫 Nikolai Okhlopkov 演员 Actor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列宁在十月 /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Aleksandr Khokhlov Aleksandr Khokhlov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秘密任务 / 海军上将纳希莫夫
Nikolai Bogolyubov Nikolai Bogolyubov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解放3:主攻方向 / 解放2:突破
尼古拉·切尔卡索夫 Nikolai Cherkasov 演员 Actor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伊凡雷帝 / 伊凡雷帝2
Vladimir Solovyov Vladimir Solovyov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穆罗姆的伊里亚 / 上尉的女儿
列昂尼德·柳巴舍夫斯基 Leonid Lyubashevsky 演员 Actor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马克辛的归来 / 革命摇篮维堡区
米凯尔·盖洛瓦尼 Mikheil Gelovani 演员 Actor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攻克柏林 / 保卫察里津1:伏罗希洛夫的行军
瓦西里·马尔科夫 Vasiliy Markov 演员 Actor (饰 捷尔任斯基) 代表作:列宁在一九一八 / 列宁在十月
《列宁在一九一八》电影评论
不抱任何政治立场看待时代产物,因为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僵硬捧读的上译配音没能像念苏联人名那样流利专业。单从影片本身来谈:列宁与高尔基的辩论,与来访农民的对话,工厂演讲,都值得结合历史背景玩味。为了不让列宁开头显得激进,编剧随即又以迷路的小女孩完成救猫咪化解。芭蕾舞暗示形势变化,而被塑造成叛徒的布哈林后来的现实平反,显得如此荒诞。名台词:①会有的会有的,面包会有的②我敬爱的高尔基,你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别让怜悯的锁链缠住了你③镇压是必要的,残酷是多余的④人死后尸首可以抬出去,但旧社会在灭亡时资产阶级的尸首不能一下子钉在棺材里,埋葬进坟墓里,他在我们的心里腐烂,把毒气传染给大家⑤让列宁同志先走⑥你居然混到我们革命的心脏里边来了⑦斯大林:我们把列宁放在心上,就会胜利⑧他已经不咳嗽了!
围绕列宁遇刺前后的俄国各方势力角逐,展现列宁始终与工人农民站在一起的坚定立场和 确乎不拔的性格电影基本没有什么手法,一幕幕的固定镜头串联起整场故事,倒也有始有终,不过译制时保留了人物原本的拗口难记的姓名发音,同时有很大的底噪,观感体验并不好,不建议观看,想回看那段历史,可以看看《俄国革命史》
“快·····快去救列宁!瓦西里·····瓦西里是叛徒!”我记得是通过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里边的角色模仿该电影的桥段而慕名标记的。对苏联的历史还不太了解,所以观影重点依然放在对列宁的刻画上。与列宁在十月相比,该片刻画了列宁更平易近人的一面,比如对他被刺杀伤愈后的刻画,受人景仰的领袖光环褪去后,私下是个很可爱的人,性格如同固执的小孩般单纯,当然对敌人的无情还是没有变化。给个四星,乌拉!
以现在的眼光看,本片在某些事件和人物评价上存在错误,但总体而言依然不失为一部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关键在于很好地塑造了列宁的形象,果断、雄辩、温情,甚至还有些顽皮,比如搞砸煮牛奶后跑路、病中偷偷摸摸工作被医生训斥等几段。“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我们把列宁放在心上,就一定会胜利”。
看完之后才惊讶地意识到,布哈林原来也出来了,斯大林,你就这么专注于抹黑你的所有政敌吗?一直到临死,列宁对布哈林的想法都还是“他是党内最出色的理论家,也是全党的宠儿。”一百五十分钟的电影,讲了半天,无非是想要证明列宁强硬态度的合理性,以及“怜悯的锁链”能带来怎样的危害。然而契卡在那些时候对农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然而他们对工人的另一层压迫,甚至,那些战争被谁领导着成功,当然在斯大林版本的历史下消失得无影无踪。抛开局限性以及其政治性不谈,也只能算中规中矩。娜塔莎的出现很出彩,哪怕缺乏逻辑,然而确实立刻高光了列宁柔和的那一面性格,无疑能立刻拉进观众与他之间的距离。结尾甚至有小小的喜剧性,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在医生的严肃下显得如此慌乱,这的确是可爱的。高尔基和列宁关系是真好啊,这点的确不容置疑。
抛开政治导向,叙事本身实在是很美妙,尤其喜欢那个年轻的苏联军官“瓦沙”,是一大类典型人群的代表。列宁和那个“富农”的冲突也很有意思,如果当年克伦斯基和民意党/民粹派主导的革命成功了,俄罗斯成为一个依然信奉东正教的现代农业国家(会有点像巴西吗),不知道世界历史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我一度以为电影里的列宁就是列宁!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奶奶说我们家以前是贫农,是最好的农民,富农是坏的。我当时还处在为贫穷而羞耻的年纪,笑奶奶以贫为贵。出生不久爸妈就去南方打工了,因此我算是个留守儿童,被农民带大的工人的孩子。爷爷奶奶一年到头辛苦种地,卖了粮食只有薄薄的一沓钱。爸妈起早贪黑干活,才能给我交学费生活费。现在仍然是一个贫富差距巨大、资本剥削劳动人民的社会,但我相信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好,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相信如果列宁在世的话也会支持我们。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列宁太伟大了。
列宁被刺杀后人民的汪洋大海以及最后列宁与斯大林谈话的背影算是印象最深的两个画面了。败笔在屈于大清洗的余威对布哈林为代表的一段历史的恣意篡改以及察里津战役那一段不必要的冗长叙事,斯大林的自吹自擂十分刻意突兀,战场镜头内容也十分重复。这些败笔太过刺眼,也让这部电影终究只落得一个意识形态宣传片的下场。
接续了上一部电影的叙述风格,不过这一部特意给斯大林加戏,还把布哈林塑造成为共产主义的叛徒(众说纷纭),托洛茨基也不是什么好货色,propoganda的味道比上一部浓许多。不过还是要把这部片子放在当时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去审视。列宁公众集会演说的那段特别具有感染力,那几段话也成为了经典的“列宁语录”,时至今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
很触动。不是Marxist也不是socialist,但看到一个人为了拯救苍生和远大的理想而始终心怀希望,以乐观而勇敢地去面对一切困难,的确给生于安世的我们以触动。相比cn太多电影专注于渲染激情和价值观念,这部电影以强大的人物塑造和平静但厚实的台词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十分容易进入角色的状态和感受,并与之共喜共悲。
确实有很多名言都出自这部影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面包会有的,粮食会有的”。记得我爷爷给我说过,他大约六零年当兵去了北京,连长请我爷爷他们吃烤鸭和烧麦,爷爷说好吃的不得了,还细细的讲述了烧麦和包子差不多,就是揪了个花花。然而现在我大口吃着面包,大口喝着牛奶确仍不满足,总想追求些更好更潮流更能体现出脸面的东西。没有最优只有更优,还是知足常乐比较好。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地图暗示四年受敌的新生政权,明显的明暗交界暗示着威胁的存在。列和高的辩论是影片的核心主题:对待敌人应该宽容还是严厉。列接见的客人依次是小女孩、富农、士兵,分别代表人民、阶级敌人、军队。他的态度是对待人民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像寒冬般冷酷。列被刺杀直接说明对待敌人必须斩草除根,否则就会被残忍暗算。人民力量也开始变成个人崇拜,列宁成了g命的符号。演讲镜头构图明显高于群众,人民和军队冲锋都是为了列。明显的政治倾向:托成了叛徒,斯是革命战士和指定继承人。托的决定导致节节败退,而斯的决定赢下关键战役。斯和列在房间谈话暗示着领导权的继承,而突然出现的小女孩暗示他们是人民的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