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Survive a Plague
(2012)
评分:8
导演:大卫·弗朗斯
编剧:Todd Woody Richman / 大卫·弗朗斯
主演:Peter Staley / 拉里·克莱默 / Iris Long / 比尔·克林顿 等
类型:纪录片 / 历史
片长:110分钟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时间:2012-01-22(美国)
IMDb:tt2124803
《瘟疫求生指南》电影简介
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艾滋如瘟疫般肆虐蔓延,夺走超过四千万人的生命。一群年轻勇敢的男女同性恋,他们用强大的信念和行动争取自己的权利。通过走上街头示威,冲击政府机构、渗透科学研究和参与临床实验,他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成功扭转了社会的价值认知,寻找到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让新世代的艾滋患者免于被宣判死刑的命运。
本片几乎全部采用当年的历史影像剪辑而成,是导演戴维·弗朗斯的第一部电影作品。《瘟疫求生指南》获得2012年哥谭奖最佳纪录片,并入围第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单元。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第65届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提名)大卫·弗朗斯 第7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处女作大卫·弗朗斯
《瘟疫求生指南》演员表
拉里·克莱默 Larry Kramer 自己 Self 代表作:平常的心 / 瘟疫求生指南 / 出柜名单
比尔·克林顿 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自己 Self 代表作:超时空接触 / 酒精计划 / 大法官金斯伯格
Matthew Ebert Matthew Ebert 自己 Self 代表作:我自己的爱达荷 / 瘟疫求生指南 / 今天的女孩
凯斯·哈林 Keith Haring 自己 Self 代表作:爱很怪 / 巴黎在燃烧 / 罗伦佐的油
《瘟疫求生指南》电影评论
可看性非常强,矛盾冲突非常强烈,只是作为一部电影来看的话是足够精彩和感人的。但是作为一部纪录片而言个人感觉煽动色彩过于强烈了。虽然我也不否认activism在运动中的付出,但是是否对于政府的评价过于片面?或许政府官员中也有支持改革、支持行动者的,但是并没有被剪辑进去。还有就是aids在后面证实了与同性恋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影片中全部的activism都是站在同性恋视角,是否忽略了其他群体在这个疾病中的生存状态与反抗。但是纪录片毕竟不是新闻,导演有自己的选取的角度也无可厚非,只是希望观众都能带着批判的态度去观看。葬礼还有雨中演讲的那一幕非常震撼,希望人们都不再被这样的瘟疫折磨
纪录片版《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看这种社运片,总能激起一腔热血,甚至眼红。反观这里,它们让敢说话的人噤声,能说话的人不是在“装睡”就是在唱赞歌,我们被毫无利益相关的人代表,正因为如此,我尊重今天“失败”的那群人,他们比我们更像人。既然它们一直在装睡,那就坏下去吧(2020年5月27日,本片主人公之一的Larry Kramer死于肺炎,.P)
社会的进步就是由普通人为了自己的基础权益发声而一点点推动的,任何公共事务的改变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只有人,足够多的人,愿意为了自己甚至是这个社会以后的人而努力、而牺牲才能做到。美国人记住了共和党对于艾滋这场瘟疫的忽视与不作为,希望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能记住在每次瘟疫中的那些不作为。
很震撼。看到了人性。为了求生,人们爆发出来的力量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让自己自学变成专家,努力影响公共决策,推动科研进度,主动参与试验以积极自救;有人漠视甚至站在道德的高点上肆意批评;有人绝望无助和分歧退缩;也有人多年坚持而不放弃。也看到了视角不同带来的立场不同,患者,FDA和企业,三方博弈,中间也出现各种波折,如何去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如何去平衡风险和回报等等,片子把这些对立的困境也都一一鲜明地呈现了出来。当然,对于个体而言,也是很有启示的,面对灾难和困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心态永远是第一位的。
1985年后十年间,美国艾滋病活动团体与FDA、政客和社会偏见抗争的图景。这个片子主要是纽约的记录,正好为《世纪的哭泣》(1980-85美国西岸艾滋病状况的纪实书籍)补全了另一半的拼图。关于那段时期的故事最可怕的一点是,当你看到这些真实的面孔,无论是活动领袖、演员还是普通男同性恋者,或者《哭泣》一书里的大量人物乃至作者本人,你内心都清楚,要不了多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被艾滋病吞噬并死去。活下来的几个人只是运气比较好,就像战争中的幸存者。
珍贵史料。真实的影像带观众重回那场人类浩劫现场,畸高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无辜早去的亡灵。但我们也见识了人性的力量,虽然力量弱小但他们始终没有停止发声反抗,勇敢站出来为了生存而战,在横扫一切的世纪瘟疫面前,在愚昧偏见交织的冷漠气氛中,在事不关己草菅人命的懒政恶政之下,没有人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知识才是武器,团结才是力量。Act up,fight back!
每个人都拼尽全力为自己的权利奋斗,像极了故事,但偶尔放出的采访中对自己扮相的在意会提醒你这是真实发生过的、不容忘记的。尤其最后亲历者回顾“胜利”时仍然落下的泪水更能让我们意识到,那时境况的惨重。我不敢说现在的一切都是他们争取得到的,但如果没有他们现在的一切会来得更晚,那些眼泪会更多!过于激进又怎样?!ACT-UP, FIGHT AIDS, FIGHT BACK!
看得我太感动了,被歧视被侮辱的人们联合起来反抗愚蠢的教会和不作为政府,用所剩不多的生命走上街头抗议。五年间发现的药物全部无效,无数人死去,产生内讧,艾滋病这场瘟疫到了96年才最终找出了有效治疗方法,从抗议、研究学习到实验全部都是这个群体促成的,是他们用生命改变了更多的人的命运。为了人权为了活下去要不断的抗争不断act up!
学生物化学、学公共卫生,不知听过多少次科研、流调人员讲述当时发现艾滋病因、研制出药物的经历。当时只觉得敬佩,想做出一样的成就,却一直没意识到,我从来没听到过艾滋病人的叙述。感谢教授布置的作业,让我听到了他们的故事。原来有这么一群人苦苦奋斗,成为了科学家、活动家、改造了药物研发上市的模式,才终于为自己、为他人夺回了生存的权力。看得非常emotional;看完回到现实,更为疫情哀伤。
刷love wins让人无语,艾滋治疗的研究和药物进步是activists和medical researchers的努力,和爱没有半毛钱关系。同志群体不要那么敏感,男同属于艾滋高危人群是事实,做爱戴套定期检查,这么说不叫歧视。同时,异性恋同性恋都应该定期做艾滋检测,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性不可耻,性保守或性开放都不是站在道德高地指责别人的理由。
200402 - 作为纪录片,主线太混乱,镜头碎片化,但其主题和背后的事实让它变得值得一看。有三个wow点,第一是活动组织者的领导能力,不论是否得到happy ending,总归是他们把问题摆进公众视线;第二是这一部敢于承认临床时间与安全性的矛盾,虽然拍的是Act Up和TAG指责FDA不作为,但也肯定了漫长的临床流程的必要性;第三是真的不该无脑嘲“民主”,哪里都有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只要挺身而出就值得尊重,何况我们也得利于这一群敢于抗争的斗士
利用海量的历史素材,梳理了ACT UP这个激进组织在为艾滋同志群体维权和平权运动中所采取的行动和获得的成就,剪辑相当出色,既详略得当地阐述出一条清晰的故事线,也成功塑造了一批主次分明的杰出人物,ACT UP也许在当时仅仅只是一批想在瘟疫中求生而聚集起来的激进活动人群,并且或多或少暴露出美式平权运动的弊端,但他们对后世争取同志平权、艾滋反歧视等思想的正向影响是绝不应被忽视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