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ectiv
(2019)
评分:7.7
导演:亚历山大·讷讷乌
编剧:亚历山大·讷讷乌 / Antoaneta Opris
主演:Razvan Lutac / Mirela Neag / Camelia Roiu / Catalin Tolontan 等
类型:纪录片
片长:109分钟
地区:罗马尼亚 / 卢森堡 / 德国
语言:罗马尼亚语 / 英语
别名:医官同谋(港) / 一场大火之后(台) / 科莱采夫 / Collective
上映时间:2019-09-04(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10706602
《集体》电影评论
本片充分的证实了,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精彩。影片从一场火灾开始,通过一群被烧伤的人接受的医疗救助,通过摄制组的不断跟随,揭露了他们国家医疗系统与政府之间的腐败想象,是一场“集体”与“集体”的抗争,也充分的展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丑恶,那是官商勾结人命不如钱的丑恶。影片最让我震撼的是病人身上都开始长蛆虫了的那幕,通过医生的表述,让人更加痛恨这种腐败,这简直是草菅人命!之后视角转向卫生部部长的处理过程,能看出他一个小人物要对抗整个国家的顽疾,是多么的艰难,而且这并不是选民手中的选票,可以解决的问题。影片最后的器官移植部分稍微和前面的剧情有些割裂,不过从这个也能看出,他们的医疗体系并不是在单一事物上出现问题,而是各个方面都烂到骨髓了,真的太让人难受了。
以为是真实事件改编的伪纪录片,原来就是纪录片。这样的纪录片,视觉贴得非常近,勇气可嘉。不同于某地,这里还有良知的心脏在跳动,而某地的媒体已死。其实看下来为何会觉得像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片?理由之一就是观感太熟悉了,无论前因过程后果,都觉得是在哪里重复看过一样。而每个纪录片本身应该具备其独特性才对。但无奈就是各国的政客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才导致这种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目之所及,都是那样腐坏,位高权重的人擅长说谎,推卸责任,掩埋真相,总是宣传自己永远是对的,背后则在打压民众,而底下的人每次对真相的追寻总是需要付百倍的力气,过后却仍然难以真的撼动什么,说不定还会被秋后算账。唉,总之看得很焦虑,因为现实的环境就是这么令人窒息。
火灾事故只是一个引子,没想到通过记者和新上任的卫生部长来叩问整个医疗体制。前半段记者的穷追不舍可以当成完整的故事片,和卫生部长的行为有些割裂,对于素材的剪辑方面又些欠妥。整体呈现出政府和医疗系统集体性的腐败,不是依靠个体的力量所能改变的,寄希望于选票在政治上赢过社会民主党,也是一场妄想,一场医疗危机并无法撼动集体选民对于政党的质疑,危机意识还无法涉及到更多的人,集体中的大多数还在对这个政党抱有幻想。天朝可以类比一下
意义大过其本身。让我异常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新上任的官员被问及为什么这样的一次火灾会被处理得如此不堪时,他说因为这个国家单纯地就是没有救治那么多烧伤病人的能力。有的时候,刨根问底到最后,答案却又是那么无力。一个国家的贫穷落后,让其人民不得不挨饿受苦,也将个人推向“自身利益大过他人死活”的极端。但是,当然不是说利己害人便有了理由,只是更突显那些在黑暗中呐喊着的声音的伟大。尘埃落定的事,找到答案或许没法改变,但是对于有些人,可能痛苦真的就能少了几分,这是放到现在、今天的新闻故事、社会事件中,依然适用的道理。片子本身不能说拍得多好,但是其通过“记录”和“讲述”闪耀着的光芒,值得被更多人看到。B-
伪纪录片,前半段记者视角,后半段卫生部长视角。讲了个非常绝望的故事,我记得年前看了另一部罗马尼亚电影也是花了很多篇幅描述政府腐败。自上到下的烂,一开始的部长讨论,让我大开眼界,可以这么自然并且确认、听起来也有理有据地推卸责任,好像是刻在基因的本能一样,完全没想着解决问题。最近黎巴嫩的爆炸我也觉得也是这种踢皮球的结果,还记得看到新闻报道说,一个月后还发现生命的迹象,我哭了,如果上层的领导也有这种共情能力就好了。就像阿城说的:在里面呆久了,也就越来越不像人了。
神作!纪录片中的悬疑片,直指弊端的同时揭示了复杂社会运作机制,跪着看完的。“集体”是发生火灾的夜店名字,不合格消毒液导致许多伤者在医院感染丧生。追查的线索逐渐深入,大家发现令人咬牙切齿的医疗贪腐黑幕早已遍及全国,而追着调查的竟然是体育日报的记者。影片后半部,临危受命的新任卫生部长,看着像傻乎乎的大一新生,作为技术官员与政客市长针锋相对,力图改革扫除贪腐。镜头令人震惊地深入卫生部办公室,跟拍新任部长与幕僚谋划、与其他部门斡旋、应对记者质疑,仿佛罗马尼亚版《大同》。纪录片毫无禁忌地抨击罗马尼亚现状,尺度之大是国内无法想象的。而各色人等交锋时的沉稳状态,显示出这是一个常年允许辩论和对话的地方。结尾车内放的那首歌Nothing More (The Alternate Routes)堪称绝妙。
我觉得有些电影,比如本片,再去评价什么拍摄技巧好不好不光是多余,反而是可耻了。一场火灾带来的悲剧,背后牵扯出整个社会烂到根的腐败,行贿的医药公司,被自杀的CEO,追求真相的记者,无力与整个系统斗争的年轻政客,这是一个比小说更精彩的故事,但可怕的是它竟然是现实。人人腐败人人绝望的罗马尼亚社会,却没有多少年轻人去投票试图改变什么。恐怕这也不仅仅是罗马尼亚社会独有,起码人家还有大选呢。看完后对社会绝望极了
原名《科莱采夫》,《集体》比音译更合适一些。今年罗马尼亚的申奥片,而且还是第33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纪录片。酒吧失火,大量人员伤亡,不寻常的是许多不太严重的烧伤病人却死在了医院。调查开始,先是查出来消毒剂的失效,进而查出医疗系统的腐败,最后发现政府部分官员也参与其中。前半部分聚焦曝光此事的记者,后半部分聚焦卫生部长。最后又关注到器官移植其实是与本片主题有些差异的。纪录片很直白地揭露了问题所在,但罗马尼亚能改变么?
能够如此深入地剖析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腐败,真正说明了腐烂的程度。我认为,这得力于两方面:一是新闻媒体的自由程度,这反映了政府被监督的可能;二是藉由一位有外国教育背景,且危机上位的卫生部长所持的开放态度,最终促成了如此全面和深入的纪录片。而这些基本上是西方主流的政治系统,所以可以受到广泛的好评。如果,那些有着“坚硬”外壳的国家,就像一颗苹果,无论内部怎么变黑,外面都是无法发现的。就只能等到一个虫眼,才有可能揭示。但却无力回天了!
80/100。以小见大的纪录片典范,用最具有纪实性的影像,呈现出罗马尼亚因一出严重火灾而牵扯出的健康部门的重大问题。从消毒液的不规范到医院中对伤害处理的极度不专业,从医院中各个管理层上次串通的不良风气到政治影响健康部门的扭曲管理模式,导演始终用冷静克制的镜头对准每一个牵扯进来的个体,从受害者的亲人到追求正义的记者,从露出马脚慌慌张张的医院供应商到为了完成业绩完全不顾现实的某些领导人,当然还包括在其中左右周旋倍感无力的新任卫生部长。每一个人物都说着我们不熟悉的语言,却在经历着我们似乎也经历过的一切,品尝着公共医疗系统的漏洞带来的所有后果。如果某些依然自以为是的人还不能意识到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的后果,那还有谁能帮忙擦去那些悲伤之人的眼泪?正义与公平绝非几人所为,而是一个连贯整体该带给我们的。
影片聚焦记录罗马尼亚科莱采夫野夜店发生火灾后,普通民众在国立医院因继发严重感染而死亡的事件。有良知的媒体和新卫生部长携手调查,抽丝剥茧,调查医疗环境腐败和整个社会溃烂脓疮。镜头犹如手术刀般层层剖析,这个国家已积重难返,改革再次流产。除了悲愤与无奈,也有真与善,调查记者、当吹哨人的医生、灾难幸存的女艺术家,都显现出美与希望。
这揭露程度不得十么。记者、部长、医院会计、受害者… 每一个人都在痛心疾首,这糟糕的现实,结果他们的声音只代表了10%的人,沉默的大多数才是主流与未来,部长爸爸电话里传来的愤怒令人绝望—— 不管5年,10年,这些人没有救了。比较好奇的是,年轻的卫生部长是怎么临危受命的?不停地面对公众,回答记者提问,可他手上才多大的power呀?还要被mayor质疑,压力山大。“集体俱乐部”音乐会多人死亡+烧伤+被严重稀释的消毒液—— 糟糕的医疗+腐败的医院——贪污的院长+官僚——做不了的肺移植手术+完败的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