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im(s)
(2020)
评分:6.7
导演:季竹青
编剧:季竹青
主演:黄璐 / 韩家濠 / 林健文 / 陈浩严 等
类型:剧情 / 犯罪
片长:108分钟
地区:马来西亚
语言:汉语普通话
别名:Jia Hai Zhe, Bei Hai Ren
上映时间:2020-06-29(乌迪内远东电影节)
IMDb:tt10366902
《加害者,被害人》电影评论
2020 FIRST剧作结构上用心了,巧妙地用一种五段式的倒序回溯,先立再破,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的真相抽丝剥茧地挤出,加害者与被害人的身份不断翻转,细节前后交织却有序而不紊乱,最重要的是,逃离了审查的限制之后,本片终于没有陷入“正能量皆大欢喜”式的结局,这便是与同题材的《少年的你》相比更胜一筹的地方。尤其是在早上连看两部难熬的纪录片之后,简直就是一束正道的光
不错。校园暴力不仅仅是加害人和被害人的问题,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家庭和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受害人转变为加害人的帮凶,受害人和加害人地位的转换,成年人的漠视,未成年人的道德观败坏,媒体的推波助澜,路人事前的冷漠和事后廉价的正义感爆棚等等共同导致了这出悲剧。节奏控制的很好,情绪也很饱满,演员也很到位,多个角度多条线索并进。
#FIRST#。4分,豆瓣评分太低而抬高一分。并非简单做二元对立,人物的复杂性做的相当完整,有「弱点」的加害者,为保全自己对施害的被害人,对比「少年的你」更得出「无解」的答案。人物状态建立在大量推拉镜头上,试听无可挑剔。 监狱超现实一段解释了为何不愿讲出真相的负罪感,送完u盘公交车上救虫子一段不高明却准确。 制造冲突使文本并不完美,过于浪漫化处理的恋爱桥段也不可用制造施害转折找补。
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父母赚钱养家不容易,懂事的孩子不想让父母操心也不容易。就算是霸凌别人的坏学生也有要保护的被赌鬼爸爸拖累的妈妈,但这不是他霸凌别人的理由。原生家庭好与不好都要上社会这一课,人不能太软弱也不能太强硬,人不能不懂事也不能太懂事。很多事发生了人们只能把它写成小说,拍成电影,想要警示世人,但千百年来人性根本就没变过,善良在权力面前从来多余。
(有剧透)我又看了80片。很简单的故事,反转也来得很自然,一种情理之中的情节。中途两人被孤立惺惺相惜的青春友情与暧昧是我比较喜欢的部分,但男主的背叛实在令人火大。也能看出在80中长期的服从心态,连唯一能喘息的机会都不能抓住。我尊重,但不想理解。女性的厌女情结刻画得很好,为了追逐认同和集体归属感,可以不厌其烦—即使如此看到真相,也要不惜抹黑女主,演技跟真的一样。。总之就是一个杀人者被多年霸凌犯罪后蒙受社会舆论的凌辱,霸凌者深得同情,而真相颠倒后舆论也随之改变,媒体不顾人情冷暖,想要营造出物欲横流人间无情的感觉,但是没有深度。这种题材太多了
是在国内院线比较少的题材,涉及性别问题,家庭问题,校园问题。影片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问题。包括在相机前被采访的配角,正是这些性别缺陷,才导致了他们成为霸凌别人的人,或被霸凌的人:刚子的母亲是按摩师傅,父亲是赌鬼,他自己喜欢同性,让他不自信只能通过霸凌寻求自我;辰辰是单亲家庭,母亲是女企业家,而且又是“移民家庭”,这些成为他被霸凌的原因;许阡陌被霸凌的原因有部分留白,引起观众的遐想,或许他代表的是部分被不公对待的女性,没有任何被霸凌的原因,但许也只是剧情的推动者,再交代清楚她的故事,就没有必要。因为之前了解过马来西亚的文化,所以我并不认为开头的新闻采访多余,采访中的不同人代表马来西亚的多元社会,这起华人涉案的案件,是需要全马来西亚社会关注的。最后,希望有更多人关注这样关于社会议题的电影。
刚开始看会觉得有点出戏,演员演技不太好,马来西亚演员的语言习惯比如短句什么的会有点难受,但是在真正进入电影之后又会很共情。电影的剧本是好的,这个话题很沉重,很压抑。没有的豆瓣低评分所想的那么难看(或许他们是想从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而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很庆幸先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才来评分,没有错过,校园暴力靠近过我,但也远离了我,我遇见了很好的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见好人。
个人认为前半段可以用糟糕来形容,影片让我进入状态的时间也比较长。场景设计刻意,有些是为了拍到某些东西而设置,比如“镜子”之类的,让人感觉很不自然。很不自然的东西观众是能感受到的(尴尬)。然后剪接也不是很好,时间空间转换交叉让人很不舒服,觉得不是很流畅。前半段的剧本,尤其是台词,还有表演都用力过猛,后半段还可以(至少还是能抓住我的)再接再厉吧…
补标。如果说《龙门相》的不尽人意体现在保守的叙事与前后风格的割裂,那么《加害者,被害人》叫人失望的原因则是尺度虽有放开,情境的设置未免过于极端。对加害者与被害人身份间一体之两面关系的表现诚然兼顾到了立场的反思,但为了充分展示霸凌迫害的残酷而把片中大多数人物都刻画成恶意满满的工具人就不禁令人感到悬浮与荒悖。这让影片对一切问题(霸凌、同性、强奸、舆论)的触及尽数沦为了单向度的臆想,深刻并非靠刺激情绪所能扮演,用力过猛的造作表达让本片的整体叙事在可信的不可能与可能的不可信之间一头倒向了后者。
#私心说,第一个惊艳到我的镜头是刚子父母与辰辰母亲第一次在警局交锋的场面,整部剧本完成度很高,而且导演在影后访谈说只拍了29天,效率真的高。影片中主要人物都是可怜可悲又可恨的,很饱满,电影的叙事顺序是按照一件“新闻”的不断反转展开的。最后一个跳舞的镜头,确实太容易让人想到《燃烧》了。,这部影片立项是2015年,比《少年的你》要早。所以真的想不明白评分为什么这么低!多一星提提分
跟之前的剧本区别不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后半段就是看上去节奏拖拉得厉害,好几次都觉得该结束了结果还有。其实还是更喜欢最早剧本的母亲视角,现在成片聚焦了太多在校园里减弱了两个母亲的互动以及母子线,就没跳出常见校园暴力题材的框框。小演员的表现其实有点让人失望,都有点撑不住自己的角色。最后那段舞在我看来蛮尬的,也是不懂为什么现在都喜欢让主人公在片尾来一段尬舞,但是看上去观众蛮吃这套的,可能是我落伍了
从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到施暴者,导演试图挖掘“坏孩子”背后的故事,但表演和台词过于浮夸,导致对任何一个角色都无法产生共情。想塞的东西也太多了,像在看一篇拼凑字数的作文,每当以为要结束了没想到作者另起一段换个角度继续写,最后半小时如坐针毡。除了开头和结尾,女生“舞蹈学生”的身份没有任何地方得到展现,也挺莫名其妙的,感觉是为了独舞特地安排这么个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