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roseaux sauvages
(1994)
评分:7.8
导演:安德烈·泰希内
编剧:奥利维尔·马萨特 / 吉尔·托兰 / 安德烈·泰希内
主演:埃洛迪·布歇 / 加埃尔·莫雷尔 / 斯特凡·里多 / 弗雷德里克·戈尔尼 等
类型:剧情 / 同性
片长:110 分钟 / UK: 115 分钟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别名:野恋 / The Wild Reeds
上映时间:1994-06-01
IMDb:tt0111019
《野芦苇》电影简介
1962年,原本平静的法国西南小镇受到了阿尔及利亚革命风暴的影响。一所寄宿中学里,羞涩的男孩弗朗索瓦(盖尔·莫雷尔 Gaël Morel 饰 )与女孩玛依(艾洛迪·布歇 Élodie Bouchez 饰)是一对精神恋人。弗朗索瓦对来自意大利的英俊少年赛杰(斯戴芬·里多 Stéphane Rideau 饰)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并诱惑他与自己发生了关系。而赛杰却表示自己爱上了玛依,但玛依因喜欢弗朗索瓦而拒绝了他。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了,赛杰的哥哥皮埃尔面临上前线的困境,玛依的母亲本来可以帮助皮埃尔逃脱兵役,但她拒绝给予帮助,导致皮埃尔战死在阿尔及利亚。被迫离开阿尔及利亚的恩利(弗雷德里克·戈尼 Frédéric Gorny 饰)来到了寄宿中学,他偏激和强烈的政治观点与大伙格格不入,他强迫弗朗索瓦直面自己的性取向而招来赛杰的憎恨。恩利得知阿尔及利亚革命成功,他愤恨不已,在去镇上抗议的路上遇到了玛依,对她产生了感情。四人在混乱的情感纠纷中迎来了毕业会考成绩的公布。
《野芦苇》演员表
埃洛迪·布歇 Élodie Bouchez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拉字至上 / 拉字至上 / 真实
加埃尔·莫雷尔 Gaël Morel 演员 Actor 代表作:巴黎小情歌 / 野芦苇 / 我们的天堂
斯特凡·里多 Stéphane Rideau 演员 Actor 代表作:野芦苇 / 失魂家族 / 青春梦里人
弗雷德里克·戈尔尼 Frédéric Gorny 演员 Actor 代表作:基督山伯爵 / 野芦苇 / 战争与和平
米歇尔·莫雷蒂 Michèle Moretti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野芦苇 / 情陷夜巴黎 / 爱滋味
雅各·诺勒 Jacques Nolot 演员 Actor 代表作:妓院里的回忆 / 杀人的夏天 / 刺心
《野芦苇》电影评论
他喜欢他,他喜欢她,她“喜欢”他,敏感的、叛逆的、沉默的、激进的,四个人的稚气和诚实,青春如此美好,又如此迷惘;战争与信仰的敲击,搅动着不安的心灵。最后他坦然地告白,但性和爱是不一样的。她涕泪地亲吻他(没有吻嘴唇 因为性向不同),不需要圆满的结局,时光驻留在他与她的交欢、他与他的嬉闹。对比2020还在着意于同性恋自我认同、偏见歧视的电影,真的感觉差距太大了。忘记不是容易的事情,但生活都是要继续的。
青春像在树林里一样,一切生机勃勃肆意生长却容易迷失方向;虽然这里的政治完全没看懂,但将政治与取向同时展开而谈认同问题的安排很妙,整片的情感基调如水一般敏感细腻,之下涌动着青春的躁动与迷惘;面对疾风应该像芦苇那样,面对痛苦,顺从痛苦,超越痛苦;最后一幕应该是暗示着四人的成长,从林中的小路走出继续面对生活,在回忆中留下这段短暂纠结又美好的时光(Henry长相也太古典了,总有休格兰特的错觉
他说总是赶不上火车,她问为什么,他说他变卖了父亲留给他的手表;为什么?因为每天晚上住酒店需要花钱;为什么?他说自他们第一次见面之后,他希望跟她再见一面。为什么不跟他一起走?她说他给了她生活的希望,她也要给他希望。他们如此不同,尤其政治上是遥遥相望的两派:有关阿尔及利亚的一切和有关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不可妥协吗?又不,玛依的母亲不肯为皮埃尔免于服兵役提供帮助,为的是她个人的某种政治理想,却让皮埃尔死在了战乱中,皮埃尔不愿去打仗有错吗?所谓政治立场、出身的不同阶层、同性恋与异性恋的绝对划分,在这个故事里都站在了人性的反面:人性是流动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们想看弗朗索瓦和赛杰的同性之恋修成某种激情的正果,于赛杰却是搞了一次“机遇型”同性恋,青春内部的性的火苗而已。唯爱才是人性本质的部份。
这片我太喜欢了。能把这么多角恋的故事讲得平静动人,关键就在于塑造好主角团。主角团弗朗索瓦和玛依可谓一体俩面,前者拥有赛杰的肉体和恩利的情欲,后者这拥有恩利的肉体和赛杰的情欲,而他俩又相互依恋--混沌而又纯情的青春。弗朗瓦索这样的纯美少年,要吸引人简直分分钟的事;而玛依这个并不是很漂亮的姑娘,却也成功做到了“你看一眼就会很喜欢”的明媚大方。本剧有很多点触动到了我,像对镜自语、找鞋垫老板以及玛依最后的“疯狂”,镜头语言和故事设置,颇为用心。PS:主角团恩利是很讨我喜欢,但赛杰则不。不过想想,如果俩位对调,那么玛依和弗朗瓦索的角色也得对调,因为性格决定际遇。
将阿独立战争作为undertone,描绘那个时代下人物生存状态的群像,若是写成小说恐怕会穷极无聊、视角混乱,但非常适合电影,只消少数场景、表演或是镜头就可展现战争对人身心改造的大量细节,四个主要角色无一不说着不属于那个年纪的话语,迷茫与痛苦、肉欲和快乐均被公平地描述。电影从始至终,死亡和别离异常频繁地光顾,作为外国观众即使不了解那段历史、即使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预设,亦能体味到难以幽散的人类共同情感
其实并不是弗朗索瓦勾引塞杰,明明是塞杰先问弗朗索瓦“你经常Jerk off吗?”“让我们一起Jerk off”何处看出是弗朗索瓦勾引塞杰了。小清新是真的小清新,在那个年代随着战争,周遭的世界都糟透了,四个主人公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之间的情情绊绊都在对话和眼神中展露。弗朗索瓦对性取向的犹疑不定,他跑去问同性恋的鞋店老板,向他袒露自己的真实感受,老板眼神中的不知所措,似乎藏着一些躲避和不忍。
萌动的青春年华,喷薄欲出的欲望之情,是任其爆发,换一场轰轰烈烈,而后云散烟消;还是隐忍克制,苦寂求存,明知会后悔,而仍旧探寻不休?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月,每个人都急急忙忙的想要寻定自己的位置。天真的“玻璃”,坚韧的女孩,苦闷的穷小子和流浪的“他乡者”,四人的命运在春夏之交的这一时刻相汇,随波逐流,奔向不为人知的远方。遥远地方的战争,近在咫尺的革命争斗,萦绕脑海的情爱……我们被身体和身体的欲望囚禁,关押在此,不能解放自己,也不能自行逃跑。我们何苦要来到这个人世,去承受这般的命运?一次次跌倒,一次次流泪,我们向谁者要答案,我们又听见怎样的亘古的空寂……
2800部。初识泰西内,最喜欢的青春电影,同时也是看过最好的青春电影。文本在任何一个情境都是有效的,阿尔及利亚这一历史较为沉重的身份元素也轻盈地化解为一个具象化的人物。四角恋的戏也写得非常清晰,简单,暧昧不清。性取向这种往往在青春电影很沉重,很着重拍的东西,在这里之于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没有那么重要,是少年心事。写的,拍的都有最喜欢,写的最喜欢是那场男主角不知如何面对自己和感情的时候,去一家店里问一个老同性恋,让他以过来人的视角解答,但老同性恋却说自己忘了。拍的最喜欢,除却结尾三个人随着口哨声穿过野芦苇的镜头外还有男主和女主在舞厅的时候,各说心事的配乐用的是smoke gets in your eyes,声音很轻,但在问题慢慢解决的时候放大,他们拥抱慢舞,而后换成欢快音乐,他们欢快地随之起舞。
情绪的交集就像漫天飞舞的野芦苇,是包罗万象的青春困惑,也是各种求而不得,更是面对生命的种种困惑。弗朗索瓦与鞋匠,亨利与代课教师,玛伊与母亲,巴特鲁与哥哥,到底是谁做了橡树,谁又做了芦苇?此间的少年,通过敏感纤细的友善,神奇的串在了一起。性取向的困惑,两种理想主义碰撞的火花,跨越阶级努力的破灭。人,不过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动感奔腾的情绪,最终必将归于平静。而我们的少年,或者踽踽独行,或者把眼泪化作亲吻,把痛苦当做丰碑,手挽手、肩并肩的继续走下去。
作为同性恋导演,片中对于性别的立场很模糊,观众所打出的标签并不代表者导演的站队,而四人间所建立的好奇、亲密关系显示着“超越性别的情谊”,甚至从整个导演的历程来看,多组感情纠葛的暗示起自“美国旅馆”,并在“约会”中重复;还可以同前作联系的是,“无辜者”中的北非人,出现在本片的阿尔及利亚背景中,这样反复论述的背景,所展现不仅情感,强调的更是一种跨越地域的文化的“感情流动”
他爱他,他爱她,他爱她,她爱他的剧情我竟然觉得不狗血。男主实在是太萌啦!女主确实是看了就会喜欢的类型!看电影名像色情片,其实是很纯情的,很单纯的。每一位主角都在听从自己的内心,男主认同自己是同性恋并勇敢追爱,我真的太喜欢他了!男二想结婚生子,对女主有点意思(仅限于此);女主喜欢男三,但对男主有超越恋人的一种感情;男三喜欢女主。其实挺羡慕他们的。这才是青春啊!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青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