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ny's Video
(1992)
评分:7.7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编剧:迈克尔·哈内克
主演:亚诺·弗里斯奇 / 安吉拉·温科勒 / 乌尔里希·穆埃 / Ingrid Stassner
类型:剧情 / 惊悚
片长:105 分钟
地区:奥地利 / 瑞士
语言:德语 / 英语 / 阿拉伯语 / 法语
别名:荧光血影 / 冰川三部曲之二:班尼的录像带
上映时间:1992-05-13
IMDb:tt0103793
《班尼的录像带》电影简介
本片是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的“冰川三部曲”之第二部。少年班尼(亚诺·弗里斯奇 Arno Frisch 饰)酷爱观看录像,就连自己房间内也有一部摄像机。一天,他邀请了在录像店外认识的陌生女孩(英格里德·史塔斯纳 Ingrid Stassner 饰)回家共同观看他拍摄的家庭录像,在共同把玩一把土制气枪时发生了意外,班尼杀死了女孩,并录下了经过。几天后,班尼向母亲(安吉拉·温科勒 Angela Winkler 饰)和父亲(乌尔里希·穆埃Ulrich Mühe 饰)坦白自己的杀人事件,二人大吃一惊。父亲决定让母亲带班尼去埃及旅游,自己则留下处理尸体。问题是,班尼的罪行就这样消失无踪了吗?
本片获欧洲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西比奖,并被提名欧洲电影最佳影片奖。
《班尼的录像带》演员表
亚诺·弗里斯奇 Arno Frisch 演员 Actor 代表作:趣味游戏 / 恋物 / 班尼的录像带
安吉拉·温科勒 Angela Winkler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暗黑 / 铁皮鼓 / 阴风阵阵
乌尔里希·穆埃 Ulrich Mühe 演员 Actor 代表作:窃听风暴 / 趣味游戏 / 班尼的录像带
Ingrid Stassner 演员 Actor/Actress (饰 Mädchen)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Stephanie Brehme 演员 Actor/Actress (饰 Evi)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Stefan Polasek 演员 Actor/Actress (饰 Ricci)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Christian Pundy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Max Berner Max Berner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汉斯彼得·米勒 Hanspeter Müller 演员 Actor 代表作:北壁 / 班尼的录像带 / 牧人的性玩偶
Shelley Kästner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沃尔夫冈·伯克 Wolfgang Böck 演员 Actor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 奥匈情史 / 地下情
Cecile Gordon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保卢斯·曼克 Paulus Manker 演员 Actor 代表作:巴黎浮世绘 / 班尼的录像带 / 我的二十世纪
伊梅尔达·马科斯 Imelda Marcos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 国王制造者 /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自传
Hans Meiser Hans Meiser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 教官施密特 / Wie
Brigitte Reimann 自己 Self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Susanne Schneider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Martin Schoendeling Martin Schoendeling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 歌剧院舞会 / Slidin'
Dietrich Siegl Dietrich Siegl 演员 Actor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 犯罪现场 / 上帝不再相信我们
Ulrike von der Groeben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班尼的录像带
《班尼的录像带》电影评论
从头至尾,外部的世界几乎被全部叠纳进录像带里,房间里窗外景色、青春期外部世界全部都是透过屏幕来呈现;甚至外出旅游时,广阔的天地、飞翔的天空也是被装在镜头电视里播放,而就在观众以为案件将和屏幕里的世界一样落幕结束——房间窗帘被拉开,父母叮嘱入睡前不要再看录像,母亲抽出时间陪伴班尼,似乎与现实的链接正在慢慢建起,此时又是一段录像,将一切重新装入暗室中的世界,通过镜头完成的血腥和毁灭始终是班尼的自我慰藉。最后一幕的监控既是之前表达的凝合又是情绪内涵的高潮,之后被很多黑色电影的导演模仿使用(《踏雪》《夜与雾》)从开篇猪到中间女孩到结尾父母,每段重播都完成了对观众心理冲击的变化,其中主观和旁观情绪带入观察的转变太厉害。看录像时录像和现实交接、第一和第二人称的镜头转换可入教科书,电梯的拍摄也很有意味。
音乐被用作一种穿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力量,不仅连接了人物的处境,也在观众的想象中模糊了画面内外的感知,其中包括了影片想要探讨的几种直接感觉,比如死亡,负罪,对无意义的忍受,与世界的疏离等,摄影机的变换告诉观众这不是真实的记忆,而音乐则一再确认这种经验的直接性。于是影像既是奇观又是以往的体验,这同样也是被录像的存在所解释,这种以往的体验是被创造出来的,哈内克的美学包括了对时间的尊重和对这种尊重本身的崇拜。
虚拟的暴力催生出现实的暴力,被碎片化的现实中的暴力被无意义的信息、言论、娱乐包裹起来再与虚拟的暴力纠缠在一起,遇到本恶的人性后,致使了人们对暴力的行使、默许与纵容。此外父辈(以及社会)对子辈的漠视与规训,引发子辈对父辈的反抗,未成型的混沌之恶被进一步蕴酿与催生,将父辈建立的秩序重新打破一次次重新走向无序。两个主题,前者在趣味游戏中被反向验证,后者则在白丝带中得到完善。ps:视觉上的暴力会失真,所以在杀人段落中用声音而非影像去刺激观众感官,精明。另外之前看的时候也没意识到这部宗教劝世意味意外地很浓。
晚上刚看完,哈内克的镜头是克制的、冷峻的、带走反思关照性的,连替儿子掩盖罪行、毁尸灭迹都如此条理清晰,实在毛骨悚然,哈内克把影片处理得像一件精美的带有血腥味的艺术品,。从这对夫妻身上似乎能够找到班尼犯罪的缘由,家庭的冷漠、父亲质问式压迫性的说教、形同虚设的母亲、一个人的早餐、每天500先令的零花钱、充斥暴击内容的录像带,这些都不断扩大着班尼行为方式的边界,他想要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值得思考的地方太多了,班尼的姐姐、埃及出游、真假难辨的奶奶、录像机…
冰川三部曲之一,名不虚传,连拉斯·冯·提尔比起来都算是小清新了...开头的屠杀家畜的镜头毫无征兆地将暴力嵌进观众脑海,随即倒带慢放迫使观众“再看一遍”——之后我们发现这是班尼给女孩看录像带时的操作,而女孩之后被放到了与家畜同样的位置被宰割,于是类比起来,班尼所隐喻的便是导演,而观众则被放到了家畜的位置,恐怕没有人敢像哈内克这样骂观众吧!之后的班尼虽然有所震动,却只是像寻常一样做事,擦牛奶的方式和拭血迹的方式如出一辙,而在观众眼中这看似从容冷漠的外表之下,其实不断翻涌着暴力的创伤记忆。这种电影往往是强烈的主题先行,就像班尼关注猪被杀而女孩关注下雪了,这是一种十分刻意的戏剧安排,冲突强烈到有些肤浅的程度,或者反过来,肤浅到让人看不见真正的深度。想不通拍完这部,何必再拍《趣味游戏》呢?
哇偶,联想到后来哈内克拍《快乐结局》,他真的有认真在探讨媒介的意义和对人施以的影响。苏珊桑塔格在谈摄影时曾经说过,暴力图像的过度传播使人对暴力本身丧失感知进而变得麻木。电视和录像带其实更加使人丧失情感敏锐度。片子开头,班尼在一遍遍快进倒退反复观看杀猪的录像带视频,某种程度可以看成人对于他者生命的麻木和操控。整部片子充斥着画框中的画框,媒介中的媒介。而班尼本身就沉迷于看录像带,可以想象他无数次在录像带上观看暴力场景并将这样的暴力演绎游戏化去暴力化地根植在自己的意识中,所以意外杀死女孩就成了一场由好奇引发和将观看经验付诸于实践的游戏。录像带既预演又记录了暴力。录像带里的暴力又外延到日常生中的暴力和冷酷,是影像构筑了现实,还是现实操控了影像?哈内克对于画外空间的运用炉火纯青。他受布列松影响真的大。
#中国电影资料馆 花一部电影的时间讲述男主如何毫无动机和逻辑地作恶。费解的是,他关心母亲的哭泣,也在告发后对父母道歉,这似乎显示他内心是有一些温情和良知的。但他却可以做出极端利己和自私的行为,只能解释为,即使出生在中产家庭,亲情、教育、社会文化对男主也没有丝毫教化,或许他就是精神失常和贱得慌。
变态杀手在影史上很多了,但这么一个杀人后冷静自如继续日常的熊孩子还是能让我喊出 what the fuck。看多了气枪崩猪,既然身怀利器,便想试试一枪崩人是什么感觉,女孩被拽出镜头外,哭喊不止,我以为他在强奸她,然而不是,他只是想让她安静点,没效果的话,就赶紧再补两枪。文字无法替代画面,更何况杀人过程在镜头之外。男孩爸爸在和妈妈讨论尸体处理,妈妈绷不住的嘴角上扬,在笑,这个笑可以和《甜蜜蜜》里张曼玉看见尸体背上米老鼠的笑容同级比较了,同样是崩溃,同样是笑,不一样的意义。
给了那么多录像镜头却不比甚至第七大陆最后一个无信号的电视机来得有力。事实证明,当哈内克对媒介的反思仅停留在某种趣味["(faux)tographie"]的时候,他和自己批判的中产阶级落入的是同一个冷漠、懦弱和无所事事的习惯陷阱。本片最大的发现一方面是主题和方法论上的,即:用一个高度理性的框架逼出人性荒谬的残余,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年轻的Arno Frisch,他身上尚未完全生成,但已然自由溢出的“无因之恶”会成为哈内克在五年以后对“恶”最纯粹的展示板。
起码比第一部《第七大陆》,感觉自己这次看懂了,而且感觉还行。相比起《第七大陆》我只能看到个吵闹、情绪宣泄的表面,这次的故事则冷漠很多,无论是表演还是环境渲染,以及给到的镜头视角也是很冷漠。但是这次的题材中,反复出现的摄录机和录像带元素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样的表达手法,它给观众提供了多一个视觉来观看这个故事的角度,片面、零碎、混乱,却又是最真实的,在一个日常的生活中,往往被录像带记录下的瞬间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1作为这电影的好奇观众,在看杀人录像带时被导演引导,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进男主角的残酷施暴者(冷漠旁观者)身份角色,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比以前看《趣味游戏》时还要“自然”,听着受害人惨叫就只联想到前面那只猪的惨叫,所以基本没办法对受害人产生共情,这电影真TMD太邪门了~哈内克版的“局外人”,带观众认识他们心中的冷漠残暴的一面。2 然后男主角去自首的眼神又像是入了魔怔,但最后为什么要去自首,也是“想要看看接下去会怎么样发展?”吗?厉害了,极端的疯狂=无比冷静,摄影狂热爱好者拍录像拍到出离生活的地步。
【B+】当然要比《第七大陆》更有人情味,因为哈内克这次至少又在好好拍面部特写。当然,那些面部特写仍然是反人类的凝视,看不见一丝情感寄托。录像带负责纪录和再现,表面看录像带代表事实本身,实则却是对事实的扭曲。因为蕴藏在环境内部的一切感官要素都被隐去,只剩单调的噪点影像,哈内科所擅长的画外音手法恰恰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证。所以男主从录像带中得到的暴力只是谎言,而他实施暴力时的情绪又被录像带扭曲成了另一个谎言。一切都该冷血,一切也只能冷血,当然最冷血的还是哈内克,因为最后赢的总是摄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