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 amants
(1958)
评分:7.7
导演:路易·马勒
编剧:路易丝·德·维尔莫兰
主演:让娜·莫罗 / 阿兰·居尼 / 让-马克·伯里 / 朱迪思·马格里 等
类型:剧情
片长:90分钟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别名:移情记 / 恋人们 / 孽恋 / The Lovers
上映时间:1958-09-06(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0052556
《情人们》电影简介
报社老板的妻子让娜(让娜•莫罗饰)厌倦了枯燥无味的家庭生活,而情人的冷漠也未能给予她更多的精神慰籍。不甘心于镜花水月的空虚生活的让娜,似乎还在期待着一些奇遇。与年轻浪子伯纳德在公路上的邂逅,重新激起了她的爱情幻想。尽管在开始阶段,两人并不合拍,但他的青春气息与独立思维,逐渐激发了她对庸俗生活的厌恶感。其实在骨子里,两人是一般地天生叛逆。一场无趣的社交晚宴后,两人似心有灵犀地在花园中相遇,随而泛舟溪边,漫步田野,巫山云雨,意乱情迷。黎明,让娜甩开了惊呆的丈夫和友人,与伯纳德驱车而去,不考虑是否会有明天,也不知道要往何处去。
第19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路易·马勒 第19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路易·马勒
《情人们》演员表
让娜·莫罗 Jeanne Moreau 演员 Actress (饰 Jeanne Tournier) 代表作:情人 / 四百击 / 云上的日子
阿兰·居尼 Alain Cuny 演员 Actor 代表作:甜蜜的生活 / 卡蜜儿·克劳岱尔 / 巴黎圣母院
让-马克·伯里 Jean-Marc Bory 演员 Actor 代表作:情人们 / 罗戈帕格 / 狂野的爱
朱迪思·马格里 Judith Magre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她 / 约翰·亚当斯 / 双腿生风
约瑟·路易斯·德·维拉龙卡 José Luis de Villalonga 演员 Actor 代表作:蒂凡尼的早餐 /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 朱丽叶与魔鬼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Jean-Claude Brialy 演员 Actor 代表作:四百击 / 玛戈王后 / 自由的幻影
米歇尔·吉拉尔顿 Michèle Girardon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面包店的女孩 / 狮子星座 / 情人们
加斯东·莫多 Gaston Modot 演员 Actor 代表作:游戏规则 / 大幻影 / 天堂的孩子
克洛德·芒萨尔 Claude Mansard 演员 Actor 代表作:四百击 / 精疲力尽 / 射杀钢琴师
《情人们》电影评论
这一部比较无聊,马勒也没想讲太多事情,就一婚内出轨远走高飞的道德故事,但拍得很写意,前一个小时讲资产阶级麻木的小资生活,已提前为背叛爱情的结局埋下伏笔,女性的位置在被男人的疏离和闺蜜的愚弄之间,到后半个小时的夜游偷情戏气氛光影质感迷离醉人,让娜莫罗毫无意外的成为整部影片的焦点,她的叛逆目光贯穿影片始终,直到遇到真爱前,情欲如野火般无边无际的蔓延,从一时冲动到义无反顾一走了之,女性走向真正的解放。
有一个夜晚能让风流躁动的妇人做一回月光下的圣洁仙女,当然这个人还的是让娜莫罗。同几小时前认识的怪家伙赤脚踏过芦苇丛,缱绻在清溪的舟中,树影点缀着亲吻,杯酒前吟起美丽的诗...丈夫情人朋友女儿都可以忘掉,“这是你设下的乐土吗?让我沦丧,诱我迷失。”太阳出来了,是背叛一切尽弃前缘的黎明,我们能再找到初夜的欢愉吗,真希望时时都是夜晚。
,那就是无关乎道德上的踌躇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焦虑,这种感觉在擅长勾勒情爱互文的侯麦那里往往是更偏理性的泛泛而谈,而马勒的这部《情人们》则更像是随心感性的有感而发,也似乎更愿意把适时欢愉拍的如梦如幻,但在过后又能回归真实语境去细细把玩角色“精神”越线时的摇摆神态。前半段的情感疲态状描绘虽更易让人感同身受,但现在看来也难免流俗。,影片就以一种自然无雕饰的轻快叙述节奏跳脱了前期更近好莱坞式的僵化模式。张弛有度的剧力延绵在现在看来颇有大师风范。久别能胜新婚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愿念,长聚而无闲暇则是另一维度的时间桎梏,唯有短暂缠绵可以跨越记忆的鸿沟,抵达常人所不敢及的未知与空洞。。
直到这部电影才开始爱上了路易·马勒Louis Malle,且不说在他镜头下让娜·莫罗Jeanne Moreau的绝世之美,这故事本只是讲一段常见的婚外情,却拍得惊世骇俗颠覆三观,根本难以相信这是六十年前拍的,法国人的确思想够前卫。忍不住又会问爱情到底是什么,明明觉得主女角为了追求真爱抛家弃子只是一时冲动,一走了之一定会后悔,可偏偏电影不会接着拍下去,只有当时,没有然后,没有结局。所以生活其实都只是人不断地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也真羡慕这么潇洒的女子,有怀疑,却走得义无反顾,此等人物,怕也就只有电影里才能有了。
三星半;前面一个小时是比较精彩的,把男女之间的事儿剖析的非常深刻,演员的状态也很对;但这毕竟是路易马勒而不是布努埃尔,男女月夜偷情开始整个节奏就不大对味儿了,舒缓的配乐和柔美的夜色给这场相遇蒙上了一层浪漫的面纱,偷情行为似乎成为了被歌颂的对象,这一刻,诗意压过了道德,感性胜过了理性,抒情代替了思考,影片的锋利被瓦解掉了
路易马勒第一部。相比于新浪潮同时期,他不是最反叛的,不是最激进的,他不拒绝戏剧性,也用手段使其加强。甚至它有一种可爱的柔和,推拉镜头像极了让娜的一颦一蹙,那柔光也是宣告浪漫的符号。对阶级上等人的揶揄,透露在大棕熊和炫耀藏书的桥段中。城市到城市之间的远离,只是走向另一个沉闷而束缚的感情;而城市到乡野的流动,才是爱情最彻底的解放。(前后封闭景别和开阔景别的对比)马勒对时间的伸缩,对夜晚近乎过分的拉长。“她有些怀疑,但毫无悔意。”结局的漂泊感如此消逝。
乍一眼看以为是“致敬《祖与占》/同一剧本导演挑战赛”。一样的一女两男的故事,一样的女主让娜莫罗,一样的开车去远方结尾 — 虽然《祖与占》中是开车掉入水中去了另一个远方 — 甚至连台词都一样:《祖与占》中让娜莫罗说“我想生一个孩子”并因为无法生育痛苦,《情人们》中的男主说了一样的话“我想我们有一个孩子”。特吕弗拍出这样的片子无话可说,但作为路易马勒的作品欠缺了点,远比不上《扎齐坐地铁》《再见孩子们》等。想打三星半,但是划着船经过树荫下那一段太美了,还是四星吧。
+ 被特吕弗称为“电影的第一个性爱之夜”的镜头让该片在美国几个州禁映(现在看来这算什么)。这里的夜在微弱的光线里弥漫诗意,缠绵之味柔似春水,与《梦想者四夜》一样歌颂着荷尔蒙无罪的美。让娜经历的三个男人又如她的三面镜子,使她的任何心思、情感都逃不开观者检视的眼睛。此前恰好读了《充满瓷器的时代》,孤寂的蓝田之妻追忆、憧憬着已逝的豆腐西施——即便她是被肢解消费的村镇传说。虽然女人的寂寞常在目光和口舌间成为罪孽或笑话,但也阻止不了彼女找那身受“欢迎”的躯壳来寄存盈欲的灵魂。她们对道德的抵抗是“羞耻”的勇气,这种勇气的实践常在夜里,或因白天会放大幸福的瑕疵,家家户户会醒来开门,反淫秽法会被举上法庭。但路易没有给什么道德批判,反而在让娜白天启程离家的眼泪里,我看到了曾直视爱欲之人此时直接的怜悯。
千万不要被《情人们》的小资情调给骗了,因为这只是维尔莫兰为文艺女青年讲述的一个睡前故事。在文艺青年的眼里,浪漫的《午夜巴黎》总是那么迷人,以至于每个人都想把它当做爱情的终点站。可惜,马勒这部浪漫主义批判作品并不是给《情人们》准备的一桌烛光晚餐,而是为《布劳涅森林的女人们》绘制的一张寻宝地图。美丽的女主角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遇见爱情的那一刻,总是忧心忡忡的她才笑个不停。这种前所未有的快乐也让我们意识到,她只是厌倦了那种僵化的生活方式而已。包括那场短暂而又令人晕眩的偷情,包括那场绝美而又令人沉醉的幽会。于是,在梦醒之后,她决定为自己再活一次。对于她的未来,上帝不想干涉。在车子失去动力之前,作者只想让《情人们》尽情享受当下的阳光、甜蜜和幸福。至于中途遇见公主还是女巫,全凭他们的造化和运气啦。
如果丈夫不再爱你了,他只想占有你、戏弄你,而你的情人对你只有猴急,只想一次又一次跟你上床,背后紧跟的是一群穷追不舍的其他女人,你会怎么办?珍妮是这样的,她爱上了第三个男人,她的车在大马路上抛锚,那个唯一一个停下来带她去修理店的男人。像是萨冈小说里的故事,《灵魂之伤》《平静的风暴》《孤独的池塘》,每一部小说里都在问:到底爱不爱?要不要跟他走?这次确定了吗?“当背信弃义的黎明已然到来,她开始怀疑自己,但绝不后悔。”她曾挽留过的,去印刷厂找她丈夫,丈夫只顾着忙他的工作,厌倦她了,她只好选择同样的厌倦,“厌倦是一种有效的休养方式”,而情人倒是坦率,“只想搬去第戎,晚上像小偷一样偷偷溜进你的房间”,仅只有最后选择的男人,“我认得你,我只认得你。”爱的激情不会让人有丝毫犹豫,爱是一种确定。
月光下散步泛舟,情话绵绵,仿佛梦境一般。即使放在今天,在丈夫、情人、孩子同住一层楼的状态下,依然能够尽享欢愉到黎明的情节真的让人瞠目,看的我紧张不已,就怕丈夫突然进屋,破坏美好。一部完全女性视角的情感解放片,他告诉所有女性,让你放松开心的感情才是最好的,最适合你的。勇敢追求吧,哪怕他来得多么突然。
看完感到十足的幸福,更能明白和确信恋人对我的爱,爱情的开端总是难以置信,昨晚看《我的法国电影之旅》也喜欢片尾曲杯子撞击的声音,想和你再次端起酒杯,或者恰好我也是一个玻璃杯。结尾的疑虑也好熟悉,月光下的漫步让我有穿着睡衣的舒适感,整晚未摘的项链又让爱情华丽郑重,环境是否能加深爱意,还是爱能让环境更舒适?我感到我的疑虑在消失,我感到我确信了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