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Army
(2014)
评分:8.5
导演:加布·波斯基
编剧:加布·波斯基
主演:Scotty Bowman / Mark Deakins / Viacheslav Fetisov / 阿纳托里·卡尔波夫 等
类型:纪录片 / 传记 / 历史 / 运动
片长:85分钟
地区:美国 / 俄罗斯
语言:英语 / 俄语
别名:红军
上映时间:2014-05-16(戛纳电影节)
IMDb:tt3264102
《红军冰球队》电影简介
《Red Army》是一部关于前苏联体育盛世时期红军冰球队的电影。以队长斯拉瓦·费季索夫的视角为观众讲述。故事描绘了他从国家英雄到民族政敌的巨大转变。从苏联到俄罗斯,电影探讨了体育运动如何真实的反映了社会和文化运动,红军冰球队的兴衰也映照了前苏联政权的变迁。
第67届美国编剧工会奖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剧本(提名)加布·波斯基
《红军冰球队》演员表
Scotty Bowman Scotty Bowman 自己 Self 代表作:红军冰球队 / Hockey Night in Canada
Viacheslav Fetisov Viacheslav Fetisov 自己 Self 代表作:红军冰球队 / Премия Муз-ТВ 2003
阿纳托里·卡尔波夫 Anatoli Karpov 自己 Self 代表作:红军冰球队 / 克格勃超常现象研究档案 / 鲍比·费舍对抗全世界
Alexei Kasatonov Alexei Kasatonov 自己 Self 代表作:红军冰球队
Ken Kurtis Ken Kurtis 自己 Self 代表作:红军冰球队 / Unconstitutional: The War on Our Civil Liberties / 双重复仇
Vladimir Pozner Vladimir Pozner 自己 Self 代表作:红军冰球队 / 披头士震撼克里姆林宫 / 金留声机2008
Vladislav Tretiak Vladislav Tretiak 自己 Self 代表作:红军冰球队 / Do You Believe in Miracles? The Story of the 1980 U.S. Hockey Team / 梯队
Mark Deakins Mark Deakins 配音 Voice 代表作:红军冰球队
Felix Nechepore Felix Nechepore 配音 Voice 代表作:红军冰球队
Tatiana Tarasova Tatiana Tarasova 配音 Voice 代表作:红军冰球队 / 破产
《红军冰球队》电影评论
剪辑音乐俱佳,视角更为出色。以小见大的典范,Red Army的成败历史与苏联的兴衰密切相关。冰冷的举国体制下体育运动以高压发挥运动员最大潜能,并且培养出高度的爱国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然而,压力的临界点很难掌控,对人性的残酷压榨即使是生于这个模式的优秀运动员也无法负担。相反,西方世界倡导自由竞争的体育精神意在支持个性的发展,尊重个体、人性化管理之下也导致了运动员之间杂乱无序的合作关系。佳作。
是一部关于前苏联体育盛世时期红军冰球队的电影。以前队长斯拉瓦·费季索夫(现俄罗斯国家体育部长)的视角为观众讲述。故事描绘了他从国家英雄到民族政敌的巨大转变。从苏联到俄罗斯,电影探讨了体育运动如何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和文化运动,红军冰球队的兴衰也映照了前苏联政权的变迁。
从威权主义的苏联到资本主义的美国,再回到威权主义加资本主义的俄罗斯,还特么当了体育部长,让基友做球队副主席。好吧!结尾的peace和大拇指手势完美对应开头FU手势。最妙的是最后一笔——费迪索夫对着镜头说采访者“加利福利亚男孩,一个好人。”对方纠正道:“芝加哥。”(导演把这些素材组织的都很好看,当然,这些人本身就也很精彩。)
视角真的太混乱了,前脚世界上最强的冰球球员们要来美国啦,后脚就是你们抢走了我队友的位置所以我不欢迎你们,然后紧接着又是他们又老又慢要不行了。人物也很混乱,主线看似是红军五虎,但又讲了一堆毫无关系的事件,看完了我都没搞清楚他们到底后来在NHL遭遇了什么,又是为什么有如此遭遇。
冰球作为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打架的球类运动,确实更容易被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视为美苏体制的较量,本片不可避免的有一些意识形态的突出,但还算克制。苏联早已不复存在,但那些运动员仍在NHL取得了巨大成绩,底特律红翼甚至以苏联核心阵容夺得斯坦利杯,也被球迷是为骄傲。可惜现在俄罗斯再也找不出几个那些个性鲜明自带偶像色彩的体育明星了。
一个杰出的运动员不只属于他自己。片子通过对苏联红军冰球队队员的采访,再现了红军冰球队从巅峰状态到球员离散的历史,同时也穿插着苏联从红色帝国走向解体的历史。影片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制度、经济体系、人权自由、跨文化传播等等,导演功力深厚,但在素材的挑选上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意在冰球的历史中对比两种制度,同时也借俄罗斯的社会矛盾隐射资姓国家。剪辑手法成熟,影像资料与人物话语重合,故事由历史讲述,滋味由人来品,效果极具借鉴意义。配乐的安排既能体现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又与体育的竞技节奏相辅相成,战斗民族的特点在旋律中得以体现。仿俄式的海报设计为视觉增添亮点,也突出了在举国体制下运动员身份上升至英雄人物的印象。
从体育视角去看苏联解体,虽然也不是证明了谁是更好的“生活方式”,但至少广义上说明依靠恐惧,控制,压迫的管理方式在哪里都行不通,尤其是有强大外敌的情况下。细思极恐的地方是苏联的举国体育至少在商业球赛的领域内都曾证明过比美国强的情况,篮球至少出现过《绝杀慕尼黑》。细想我国的举国体育除了在违反人性的小、偏、冷的部分收割金牌以外,主流商业运动的部分简直是千古之耻,不能都推给人种背锅,看看大象。
非常好的纪录片,和之前那部篮球的类似,从前苏联红军冰球队的视角讲述苏联政体、国家发生巨大变动的一段历史。对于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而言,感受更为复杂。尤其是曾被1991年大事件震动的社会主义国家同盟者而言,可能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更加深刻。西方人是不可能懂这种感受的。另外,对于俄罗斯这个民族,永远都报有最高的尊敬。反观我们自己,却时常失望。
以一支球队的变迁折射大时代。体制塑造了他们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感情,让他们打出神乎其技的冰球;体制也压抑他们的个性、阻拦他们的发展、剥夺他们的自由。意识形态的对立无处不在,每个人对体制的认同度也各有差异,而这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曾经最好的朋友可以形同陌路,时过境迁之后又共同身居高位并肩作战。在两套体制下游走的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编都编不出来的传奇人生。咱们这边,中国女排的故事拍成电影似乎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有所思辨,何时马家军甚至王治郅们的故事能够被搬上银幕呢?
冷战中的冰上曲棍球运动,这不仅仅只是一种普通的运动,这更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直接对决。纪录片的重点放在红军冰球队的队长费季索夫身上,这位苏联时期的政敌与英雄。他为苏联赢得了荣誉,同时也被苏联赶了出门。这是一位矛盾的人物,但在时隔多年回到俄罗斯时,曾经那些经历过冷战时代的俄罗斯人民对于苏联则是怀念与难过,这种捉摸不透的情感
片尾处说: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仅仅是自己的。整部纪录片也是关乎冰球,但又不止于冰球。于是因为中俄两国有的相似之处,又有很多故事可以带入谈一谈。比如大致和姚明出国前高层的看法;再比如女排、国乒、男篮等这些成绩优秀运动员们后来的岗位。虽然和所有有过剧烈变化的国家经历的一样,人们感受到了国内和国外,现在和过去的巨大差别,只不过我们这里的变化比较温和。和夺冠这部电影相似的是,老一辈的运动员因为曾经感受过80年代为国争光的荣耀,所以看到今天年轻人只为钱打球会感到迷茫。
有太多连点成线的感觉,终于明白CSKA和Dynamo Moscow的两个招牌意味着什么,运动员和教练对于冰球的痴迷,他们面临的、他们背负的实在太多太多。自己接触到的黑暗面真的只是很小一部分,能有接触到这么多业界传奇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精妙的传球才是制胜的法宝,赢球高于zz之外的一切。苏俄人的感情真是说不出,道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