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łyn i krzyż
(2011)
评分:7.6
导演:莱彻·玛祖斯基
编剧:Michael Francis Gibson / 莱彻·玛祖斯基
主演:鲁格·豪尔 / 夏洛特·兰普林 / 麦克尔·约克
类型:剧情 / 惊悚
片长:96分钟
地区:波兰 / 瑞典
语言:英语 / 西班牙语
别名:惊艳布鲁哲尔(台) / The Mill and the Cross
上映时间:2011-01-23
IMDb:tt1324055
《磨坊与十字架》电影简介
影片改编自比利时艺术史学家Michael Francis Gibson的小说,是一部以文艺复兴时代为背景的惊悚片,围绕尼德兰著名画家博鲁盖尔的名作《受难之路》而展开。《磨坊与十字架》是一堂伪装成电影的的艺术史课,它的最初公开亮相,不是在电影院也不是在电影节,而是在卢浮宫 、纽约大都会艺术馆这样的场所。影片将人们带回十六世纪的荷兰,博鲁盖尔在创作《受难之路》时借助一个圣经故事来影射当时西班牙统治者的残忍以及尼德兰人民的反抗。莱彻·玛祖斯基将艺术史研究同电影CGI、3D技术结合起来,试图还原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思想、心境。站在一部艺术品之前的心神激荡,不正是让我们所有人晕眩地以为是所谓创作冲动么?值得一提的是,勃鲁盖尔的另一名作《雪中猎人》刺激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创作下一部作品,名字很长的《树梢上沉思存在的鸟儿》,这部作品有望在明年戛纳或者威尼斯电影节亮相。
《磨坊与十字架》演员表
鲁格·豪尔 Rutger Hauer 演员 Actor 代表作:蝙蝠侠:侠影之谜 / 银翼杀手 / 罪恶之城
夏洛特·兰普林 Charlotte Rampling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沙丘 / 沙丘2 / 刺客信条
麦克尔·约克 Michael York 演员 Actor 代表作:变形金刚2 / 东方快车谋杀案 / 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第五季
Joanna Litwin Joanna Litwin 演员 Actor/Actress 代表作:磨坊与十字架 / 玻璃唇 / 天使
Dorota Lis Dorota Lis 演员 Actress 代表作:磨坊与十字架
《磨坊与十字架》电影评论
对Bruegel的油画The Procession to Calvary极尽精细的复刻,图像志研究的视觉呈现,几乎是某种具有油画质感的彩色默片。但作为一部电影,其叙事未免显得疲弱单调,对油画中各符号及其指涉事无巨细的表现桎梏了影片的自由度。
美妙绝伦的视觉体验,可以进入BBC十佳,但是作为电影还需要对剧情进行深入地打磨。无论如何,这部电影是关于我最喜欢的画家勃鲁盖尔的故事,深入基层的艺术家,用农民的眼光看懂农民的故事,磨坊象征着天国和生命之轮,生命之轮的转动带动着人民与面包的关系(生存),苦难的人们在专制的统治下被欺压和剥削。磨坊被关闭,生命之轮即停止,人民都期待着救世主的降临,在《行往受难之路》这幅代表作中,勃鲁盖尔的救世主就是在画面的中心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个农民,他用生命换来了磨坊的重生,一个基层的画家用最淳朴的方言告诉了人们最普世的故事和最终极的信仰!
此片拥有顶级的美术设计,实属视觉饕餮杰作!无论置景设计、角色造型、色彩搭配、道具陈设、空间营造、光线处理均精妙绝伦,仿佛与鲁特格尔一起穿行于16世纪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绘画作品中。影片对于原作的质感还原接近完美:天地广阔、山石嶙峋、磨坊高耸、刑具恐怖、人物姿态各异、树木摇曳生姿。。。构图精密、群像纷繁复杂:表现出热切冷漠悲悼压迫掠夺感恩祈祷暴力等行止特征。。色彩应用成熟协调:对比色互补色(红绿蓝黄等)的使用也归纳在整体灰色的暖调里,富于变化而调和;服饰明度的对比突显了主体形象的重要性。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美妙结合,呈现真实的“虚拟”效果。片中耶稣受难的宗教涵义和对民众的暴力残害事件隐喻特定历史时期西班牙政府的残暴血腥统治,充满肃穆压抑的悲剧性。
没想到电影可以这样拍。讲述者一开始就说我要通过我的画来讲故事,果然。他说想要呈现的画作需要一个很大的画面。无论是他把现实搬上银幕还是把画作现实化,都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东西。每一个镜头充满画面感。带入感十足。
7/10。忠实还原了《受难之路》的高视点全景构图,群演静止,摄影机从右向左移动,在这个广阔的视域里逐一横扫围观受刑的人群,押解队伍、农民的姿势和表情各异,画家作为画布的操控者游走着,采用画外音讲述原画的创作历程,CG技术在透视法的基础上将岩石峭壁、天空云层的实拍风景与绘制的图层融合统一,延绵不断的画面空间再现了绘画的深远感,些许运动元素(转圈嬉戏的孩童、翘尾的马)又与静止的群像结合,巨型磨坊如一枚十字架俯身注视高山下的芸芸众生,用密集铺呈的耶稣受难名场景去影射西班牙红衣士兵的残暴统治。影片中画家依照妻子的面容绘制圣母的神态,定格镜头凝聚了圣母侧身、眼帘低垂、满脸愁容的情感表现,耶稣处在十字架的灰色阴影里,被解下刑架后圣母俯身抚摸他的脸,近景镜头中头发零乱遮挡了他的面孔,仿佛哀悼着基督徒现在的命运。
虽然剧情很薄,但是形式太美。穿越到了油画里,不能更同意。简而言之,阐释另一件艺术作品的、很棒的一件艺术作品。另外,大概是用豆瓣以来第一批标记想看的电影;八年之后回上海的短假期,用妈妈的腾讯视频投屏、终于拔草。下一步打算去读MF Gibson的原著;这个故事,是希望自己可以学习和创作的一类作品。
算是导演对画家博鲁盖尔作品的解读,看似核心是他的受难之路作品,但所有构成的元素都是博鲁盖尔的作品中挖出来,所有的影像风格都是画家的画作风格,所以很美,每场戏都是油画,价值观非常统一,绘画艺术的研究意义大于电影。但作为电影,所有人物都只是状态,都是符号,没有叙事性和可看性,而且还要了解画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可能才能看懂,画家创作的农民生活,是贵族想看的农民生活,没有信仰,麻木快乐的傻瓜们,其实不是所有统治者想看到的吗。
似为致敬十六世纪画家而作,布景,服装,灯光俱佳,有让人回到那个年代的感觉。运镜水平很高,但可惜运动的镜头偏少,固定镜头居多。且为还原画作风格,刻意减少了影像与观众之间的联系,猜测为导演有意为之。开场与1小时06分钟的两幕非常喜欢。ps,导演的另一部作品,狍的房间则显得无趣。
电影将博鲁盖尔的名作《受难之路》拍成了无数个活的油画,呈现了此画的创作过程。每一个镜头的光线、色彩、饱和度、构图、空间感、人物服装、造型都堪称完美,简直就是精彩绝伦!此片最初公开亮相,不是在电影院也不是电影节,而是在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馆这样的场所。
作为一部由画的细部延展开的电影,它的构图色彩用光都有很高的造诣。暂时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种在拆解画、还原事件中解说画的电影(可以说有细部而无整体造成了我在细部中的迷失吧)。画家在画中,在他画出的这个世界里,画家大于上帝,不只是因为他画出了上帝(或许可以套用圣经的那个说法,画家创造一个世界用了七天,在第一天,他创造了十字架与上帝),且在画家希望世界静止的时候,他没有将权力作用于世界,而将权力作用于上帝。他招手示意,上帝也回以示意,在他的示意下,上帝让世界停止了。
色调和布景真的很还原勃鲁盖尔的油画。但是为什么拍西方油画大师的传记片都要搞得那么抽象,本身传记片的剧情就比较弱,还要拍成这样。回归本质,为什么要画这张画?为什么画风是这样?是受到了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西班牙暴政统治,还是从小生活环境导致,或者说是人生遭到了重大变故,把这些拍清楚就行了
西方电影人一直在不断拓宽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这个片子灵感来自勃鲁盖尔的《受难之路》,从头至尾剧情时而生活化,时而戏剧化,有时候有纪录片的感觉,有时候又很有舞台的感觉,但每个细节你都不要错过,真得是有头有尾都能联系上的,不仅展现了画家的画作,对于当时时代、宗教都有反应。画面每一帧都仿佛油画一般,画面精美,构图精妙;还有3D、CGI效果,景深和人物的立体感都是呼之欲出的。很难想象居然是2011年就上映的作品,技术手法都无懈可击。磨坊工人穿着尼德兰地区的鞋一步步走向磨坊楼顶上的风车时,那脚步声太震撼了,仿佛基督上帝行走在人家的苦难之中。初看觉得形式大于内容,但建议大家看完第一遍之后,可以再看一遍开头,你就会发现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