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ente
(2011)
评分:6.9
导演:马可·伯格
编剧:马可·伯格
主演:卡洛斯·埃切维里亚 / 安托里娜·科斯塔 / Javier De Pietro / Rocio Pavon 等
类型:剧情 / 惊悚 / 同性
片长:87分钟
地区:阿根廷
语言:西班牙语
别名:Absent
上映时间:2011-02-13(柏林电影节)
IMDb:tt1796406
《缺席》电影简介
16岁少男马丁(哈维尔·德·彼得 Javier De Pietro 饰)决定要将中年游泳老师塞巴斯蒂安(卡洛斯·埃切维里亚 Carlos Echevarría 饰)追到手。外表文静羞涩的马丁拥有天真的面孔和青春的身段。他用各种谎言步步接近,将已有女友的教练玩弄在股掌之中 。两人一起共度的夜晚,其间心猿意马、辗转反侧,不经意的裸露和挑逗,氤氲浮动着莫名难解的漫漫情欲。而当男孩“意外”在学校缺席,更让游泳教练突然感受到思念的重量......
《缺席》获2011年柏林电影节泰迪熊最佳影片奖。全片以简单情境辅以师生的复杂暧昧,细腻展现欲望的主被动微妙关系。从上半场学生偷窥追逐,到下半场悄然转化为老师的千头万绪,展现了青年导演马可·伯杰不凡的场面调度功力。
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泰迪熊奖 最佳电影马可·伯格
《缺席》电影评论
一个16岁青春躁动的学生勾引中年游泳老师成功的故事。这样禁忌的题材却处理的很好,最后塞巴斯蒂安在醉梦中的道歉是对于自身教师身份的审判,电影在这种罪恶感中戛然而止,剧情发人深省。电影的配乐以及光线的变化都十分有趣,尤其是塞巴斯蒂安闻马丁T恤的那一段情节,画面明亮的变幻体现了主角的转变。马可的电影对于情感的展现总是如此的细腻,但这部电影不能算是我喜欢的类型。(最后想问马丁真的死了吗?)
刚开始看以为是迷情站台,家长投诉时心想完了,狩猎来了....誰知道峰回路转,意外糊了一脸....马克的电影中唯一不露点的,豆瓣评分低了....只想说这是最好的结局,不然,这种犯罪的爱如何收场?最后的最后,落泪了……马丁爱上的不该爱的人,但毕竟是位情深意重的人,而又有多少人会爱上薄情寡义之人呢……全片张力十足,荐!
机会靠自己创造,若是没有少年那次大胆主动的“神秘地带探索”,那他到死等来的也只是一句“对不起”和怀有“悔恨的吻”,还有老师那“身份认同之拳”,如若少年看到老师为他留下的“洛神之泪”,他应该也会诈尸吧(内心OS:我是第一个也是老师此生唯一一个使他这么落泪的少年,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也只属于我和他,再也无法复制 我永远活在了他的心里、脑海里).....(老师年度最美哭戏认证)
很意外的很喜欢,因为开篇的配乐还在想原来猎情人的源头在这,这音乐也太杂乱而乱套了吧,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的被吸引进而沉沦,末尾捉迷藏那段好迷惑又特别的性感,这里的配乐十分的迷人,镜头的切换和性的张力循循渐进,男孩在这里肆意而带挑衅的微笑绝了以及老师脸颊上的泪,结合之前所有的铺垫瞬间就爱上了这个故事。
喜欢老师去教室宣布事宜时,在学生堆里搜寻他的那一幕,突然他出现在老师的视野里,只有他静静地趴在课桌上,四目相对的那一秒老师迅速收回目光,原来目光灼人是真的。少年湿着微卷的头发侧脸微笑的样子太漂亮了,明明五官算不上好看。老师对内心真实想法的压抑以及知道少年突然去世后的悲伤和遗憾导演都拍的很好,女友用了男孩曾经用过的香水问老师好不好闻,他回答说不那段,被be爱好者被虐得酸爽异常。
仍然是暗潮涌动的典范,当试图闯入一个人内心却无果后,依然为之泛起涟漪,故事在明确基调和方向后,展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臆想”,一切消逝后,只产生无尽的思想和哀伤,但现实什么都没有发生,正如那个男孩悄悄走进自己的生活也悄不声息永远地离开,却带给自己的巨大的变化,说是心动说是遗憾都不为过,因为没有如此动心,怎会怀念当初的点滴,马克伯格擅长的手笔精致却又简约,正是故事单调,但情绪深厚。喜欢结局,拥抱无尽的空虚,每个人都似乎会有这么一段可求不可得的“爱恋”,回想便伤痛,可惜没有重头来过,我们才能幻想当初的“假如”,安慰自己
前半小时拍得蛮像恐怖片的,感觉导演的拍摄方式和故事节奏都挺古早的(? 但剧情本身在这样的风格下看着看着有点莫名其妙……但是结尾男孩说“你在流血”和最后的吻又有种确实的伤悲,搞得原本抱着“据说是勾引教练の故事还有轻微代餐我来看看发生甚么事了”这种缺德想法的我有点隐约的伤心T T
闷骚而压抑,暧昧又迷离。每个人内心都深藏着秘密,小心翼翼却克制万分,他步步为营的打着自己的算盘,为了那份情欲铤而走险,在处处紧张的氛围下,流露了不曾闪烁的暧昧与情愫,每一次偷窥试探与对视都在诉说着他的挣扎,明知结局如何却依然视死如归的碰壁,他明白这份感情终究要吞尽苦难,教练的冷漠回绝让故事得以安然收场,可是难以预料的死亡,脑中忽闪的片段,都在折磨与波及着教练的生活,或许那份梦幻的臆想也曾是我们年轻时的写照,无情的推开却让我成为了罪恶的刽子手,失去后的痛哭与歉疚早已于事无补,直到最后一刻我才终于明白我的心……
暧昧而复杂的「同性」关系多是从「师生/医患」这种信息技术不对称关系中演化而来,在学生群体中凸显出来的「教练」角色于少年成长过程中有意无意扮演了肩负着「三观」辅导任务,但却处于《缺席》状态的大家长角色。与此同时,理应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扮演「制动踏板」角色的女友,抑或不得不坐在监护人位置上扮演「安全带」角色的奶奶——这两位重要女性角色《缺席》也给「未成年人」侵入教员身体这座行走的不动产,提供了有利的席位和契机,以及可自由发挥、可随性操作、可灵活调控的空间。少年求「资本主义父权」领养的行为是有目标性、攻略性、挑逗性、风险性、悬疑性、刺激性、不当性和杀伤性的,而女性「邻居」视角看似在场「拦截打扰」实则形同虚设,少年视角亦是影片视角的局限性和悲剧性恰恰体现在那些不加克制的特写镜头和过于配合的音响效果上。
啊,看评论发现大家貌似都错过了一帧画面。男主刚摔下来时,有一帧画面是一个穿阿迪衣服的男子刚好经过。这件衣服就是教练的,前面出现过。所以很明显教练看到是男主就没有管,估计也没有想到这么严重,直接回家了。之后第二天到学校听说人坠楼死了,才很内疚吧。反正我是看不到什么教练的爱的觉醒,纯粹就是因为自己的仇恨而见死不救导致的内疚。
片子讲的一个春心萌动的少年套路勾引老师的故事,emmmm怎么说呢,感觉故事有点牵强,如果再多点两人互动铺垫一下后面结尾就好了,后面少年不在的时候老师的种种回忆在我看来是对他的愧疚和遗憾吧,也不像是爱情,毕竟直男老师也有自己的女朋友,和学生有过几次短暂接触就爱上的话有点牵强。而且电影氛围着实有恐怖片的感觉,但和剧情不太搭,整体看下来怪怪的,不会二刷的了。
少年的缺席和日常的缺席不同,死亡是一个人一生最庄重的的一次缺席,让人困惑的是马可想告诉我们的究竟是爱凌驾于死亡还是对于向我们这样芸芸众生在死亡之后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爱也算是情有可原?不过本来枯燥的世界 对于跨越死亡的相逢产生的少许色彩,也是见怪不怪了吧(我真服马丁第一次留宿教练家就直接上手 fucking cra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