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ire Within: A Requiem for Katia and Maurice Krafft
(2022)
评分:8.8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编剧:沃纳·赫尔佐格
主演:沃纳·赫尔佐格 / 卡蒂娅·克拉夫特 / 莫里斯·克拉夫特
类型:纪录片
片长:84分钟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别名:内心之火:献给卡蒂亚和莫里斯·克拉夫特的安魂曲 / 火山侠侣安魂曲 / Au coeur des volcans: Requiem pour Katia et Maurice Krafft
上映时间:2022-06-26(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节)
IMDb:tt19383190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电影简介
讲述了法国著名“火山夫妇”卡蒂亚和莫里斯的故事。卡蒂亚和莫里斯是火山学家,两人自幼爱上了火山,相同的志向与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的一生致力于活火山研究,足迹遍及世界上所有的火山。1991年,两人登上了日本的云仙岳火山,葬身于突然爆发的火山之中。卡蒂亚和莫里斯留下了大量的录像档案,在抢救下来的影像资料中,可以看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还在做记录,播报着火山的喷发。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演员表
沃纳·赫尔佐格 Werner Herzog 配音 Voice 代表作:起风了 / 马达加斯加的企鹅 / 瑞克和莫蒂 第二季
卡蒂娅·克拉夫特 Katia Krafft 自己 Self 代表作:火山挚恋 /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
莫里斯·克拉夫特 Maurice Krafft 自己 Self 代表作:火山挚恋 /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 / 生命之源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电影评论
“本片无意成为另一部泛泛而谈的人物传记,相反,本片的目的是赞颂他们拍摄的奇景。”他用冰冷的镜头素材谱写了一首动人的安魂曲,赫尔佐格深知影像独具魅力,用自己的话语讲述作为旁白但点到为止,视角不再是火山夫妇间挚爱的展现与浮于表面的浪漫表达,而是真正的聚焦在壮丽神秘的火山身上。比起《火山挚恋》的炙热,这部就显得阴冷沉寂,火山爆发后的残缺破败,被山灰覆盖的村庄,孩童们的苦中作乐,牲畜深陷泥潭的奄奄一息,街道上无家可归的灾民…目光不再科研,而是愈发具有人文关怀。配乐真的太棒了,仿佛是地狱中的一曲圣乐,从地心流向地表,岩浆的流动,迸溅与翻涌是那么的活泼可爱,火山碎屑的磅礴而下又是如此的恐怖与绝望。而我作为观众,欣赏到这震撼无比的瑰丽奇景时,哑口无言,唯有对他们的无畏心怀敬畏。
标准的荷索式纪录片,对《灰熊人》《快乐的人们》的呼应。荷索全情投入到克拉夫特创造的影像中,他自己也拍过苏弗雷火山。如果说《火山挚恋》描述一种宏伟奇观下的火热情感,夫妇多有精神图腾的意味,那么荷索就把他们重新还原成了人——情感需要人格的包裹方能绵延。于是,荷索强烈的作者自觉性得以彰显,他标志性地讲述着镜头背后的人,讲述着影像如何被拍摄,讲述着创作意图的演进。荷索将之解读成科学家-电影人-艺术家的转变,最终回归到朴素的人性之爱,恰似与再现-语意-艺术形成对仗。镜头中夫妇二人渐隐,取代的是村民、同伴和动物。对火山的狂热退居次位,对渺小生命的关怀重新成为主题。虽然两部片素材大体类似,但剪辑的不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解读和立意。两部片都很好,不分伯仲,只是荷索为了表达需要,把画幅裁减掉了会让我有点别扭。
火山挚恋兜售瑰丽的火山影像以及主角夫妇的小资爱情,主打是一个自然本身的超自然景观和浪漫氛围,但赫尔佐格的这版,在素材选取上更多的是火山本身和被火山摧毁的城市,以及其中的人们的生活,他经由卡蒂亚和莫里斯的镜头给我们展现了他们所见,展示了他们的生活。主角夫妇出镜的占比甚至很少,主要聚集在首尾的最终探险。两部影片适合放在一起看,火山挚恋体现了二人的人格魅力,以一种厌世的生存姿态心怀天下,超人哲学指引他们靠近危险的火山,在地狱中获取图景。赫尔佐格的这版心火让我们呼吸他们所呼吸的,不避讳谈及死亡,直面火山,所以最后日本的火山喷发时,我们能感受到死亡在沉默地吞噬。这首写给他们的安魂曲,是火山的启示录。
这部比火山挚恋更合我口味,虽然是后看的。二者相比,这一部沉稳的解说男声娓娓道来,更清楚地讲述了二者的生平,最重要的是不像火山挚恋爱情的主题,这部更纪实地展现了他们如何从在镜头面前表演既定的构设,像电影人,转变到看过红火山喷发时的震撼壮美从而真正爱上火山,再转变到看见火山带来的灾难,灾后人类的苦难,从科研观测和拍摄者到更具人文关怀的安全传播者。此外,相比火山挚恋虽没有那么多浪漫色彩,但讲述了二人在云仙岳的争议,是否误导了他人等等,让这对夫妻的人生故事在镜头面前更加清晰。同样有很多震撼人心的火山喷发影像,也选取了更多的灾后影像和二人拍摄的从未有过的风景。相比之下,火山挚恋显得只是素材的无序堆叠,浅薄地停留在一对旷世爱侣和火山的爱情表面。
从片头曲展开这个故事开始,就感受到了和火山挚恋的不同。赫尔佐格更多的旁白讲述,用的恢弘的歌剧音乐,没有动画,很少的他们说话纪实语录,都让整个故事更充满了一种神秘性和敬畏感。我能感受到赫尔佐格看这些素材和做这个片子时更多的真诚和敬畏,他是真的对这两个人和所做的事业充满兴趣。心火开头就详尽地叙述了他们的死亡事件,观众带着他们的死亡,火山的恐怖看那些瑰丽的火山画面,心情是很复杂的。这种复杂是好东西。火山挚恋似乎为了表现浪漫刻意避开了这些恐怖的场景——这些火山灰包裹着一个村庄的画面,这些平实的牛、羊、人,真正的恐怖被消解,很不真诚。但火山挚恋既然选择了爱情这个主题,也并没有讲好,我没有感受到两个人之间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
“Kraft夫妇拍摄的是一部正在制作的影片,他们只是没有时间去剪辑。”同属一类人的赫尔佐格将话语还给Kraft夫妇“从地狱中夺来的图像”已是最大的尊重,长焦最大程度地压缩了夫妇于火山事件的距离,展现自然与人类巨大差距的同时也象征着Kraft夫妇就是这些火山奇观的一部分——它们流动、跳跃,安魂曲即使献给自然的也是献给这对夫妇的。与此同时,赫尔佐格的风格也未曾丧失,以Kraft死前的影像作为开头,随后进行倒叙,即是赫尔佐格式的宿命论——人固然渺小,但他却注定要与自然斗争,即便他总是失败,总是献祭自己的生命。
针对同一对象,一年推出两部相关纪录片,可见其影像素材之震撼精美,也足以说明“火山夫妇”不可撼动的影响力。沃纳·赫尔佐格制作的这部《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在内容摘取,以及创作编排上更加传统,也更加客观。清晰时间线索,围绕生命的最后一刻,去回顾二人的整段人生经历。不过多进行二次创作,即冷静的还原讲述现存的史实记录。而导演对于二人的欣赏与情感,也非常隐忍的掩藏在故事之下。就像是葬礼上的悼词,这是赫尔佐格对两人的送别。这短短的人生回顾,也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了火山的壮美和用人生所书写艺术的震撼。
两点。一:Herzog其实有点在解构里芬施塔尔所创造的完全和大自然及布鲁克纳式音乐融合的超人形象。这一超人不是从个人出发,而是一种集体转喻,或者说成民族精神。但前者想创造的超人确是一种真正的依赖于个体生命的超人。二:部分与一重合,火山夫妇为何能拍出所谓“不一样”的影像?主要在于他们不是真正的拥有摄影机的“导演”,他们只关注他们所看到的,所感知到的,所以是一种直接的脑内影像。(这一点从不断的变焦镜头可以看出)(或许再看点herzog以及再看点德勒兹之后可以好好写点东西
看完了赫尔佐格的纪录片《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忍不住和之前看过的由国家地理出品的纪录片《火山挚恋》(前段时间全国艺联专线已上映)相比较。两部纪录片画面都来源于克拉夫特夫妇拍摄的视频影像素材。显然《火山挚恋》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多样化的剪辑手法搭配有趣的动画,充满了对火山夫妇二人爱情的浪漫解读。然而赫尔佐格的这部纪录片更加具有人文性,更加接近纪录片的本质。赫尔佐格利用画面,利用镜头语言来表达,尽量减少剪辑。使用宗教音乐,精彩的画面加上作者适时的沉默让我们更加容易走进火山夫妇的精神世界。私以为赫尔佐格的更加好看一些,不过两部纪录片其实都很有意义。毕竟没人能有这样的极致浪漫,这样的地狱恋人。
明显比国家地理的纪录片真实、深刻。通过重要的补充信息展示事件原貌、去除了刻意营造的“火山探求完美有趣”感,真实展现了危险。比如国家地理只说Krafft夫妇死于火山观测,重点放在为追求全身心热爱的事物而死,将死亡浪漫化;而本片开头就讲因为M不满拍到的东西认为官方给的安全距离太远决定搬到更靠近火山口的地方,而相信他们跟随他们一起搬的记者全部丧命,重点放在火山观测的危险性、灾难的惨重:死亡就是死亡,从不浪漫。将Krafft夫妇从好榜样还原回了人(他们也会为安全/冒险争吵),大胆质疑“比起火山学家,他们更像filmmaker,看这精致的构图摆拍”。以为夫妇是唯一到火山口的人,看本片才知道原来还有很多游客,穿内裤爬火山荒谬感拉满大量时长音乐+岩浆,理解安魂曲的艺术用意,但也拖慢节奏有点困。
感觉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这两个人对梦想更加全面也更加投入的热情。相较而言没有过多的爱情,更多的是为毕生事业奋斗的经历和电影人这一称呼的过程。电影用很多音乐和画面让我看到了更多自然和人文景象,并且没有只局限于他们两个人,看到最后那个日本摄影师逃生的视频真是为他捏把汗。但是和火山挚恋一样这部电影也是用1991开头用1991结尾,真的很难不让人去比较。感觉这部更打动我吧,看到那些灾难和尸体,那种震撼更加浓烈也更加真实。而且我看到了他们从一开始接触到后面越来越熟练,这种成长让我觉得很酷,但是这两部都没有让我觉得值得满分,可能是这种形式让我觉得离他们太远了。
癸卯年第一部电影,同样给克拉夫特夫妇,来自真正与他们心灵相契的电影战士赫尔佐格的致敬,不同于国家地理版制作的丰富精致以及引用的优雅深刻,而代之一种赫尔佐格式的朴素浪漫和粗犷魅力,在其低沉浑厚的声音讲述下,夫妇二人经历的艰险与传奇得到了更为风格化和人文情怀的展现,大量不以二人为中心的“闲笔”(垂毙的奶牛、灾区居民生活、蜥蜴、风俗仪式)反而从侧面细节地衬托了他们科考事业的崇高,并打通其与电影创作的关联,以宣扬导演自己的工作理念,激励自己的事业,歌剧配乐、启示录意味的影像素材选择(火山碎屑流向摄影机滚滚袭来的场景比科幻片更震撼)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都体现了导演的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