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H - Un portrait de Hou Hsiao-Hsien
(1997)
评分:8.6
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编剧: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主演:侯孝贤 / 吴念真 Nien-Jen Wu / 朱天文 / 陈国富 等
类型:纪录片
片长:91分钟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 汉语普通话
别名:侯孝贤面面观 / 侯孝贤访谈录 / HHH - A Portrait of Hou Hsiao-hsien
上映时间:1997-09-10(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0144138
《侯孝贤画像》电影简介
阿萨亚斯八十年代曾到达我国的台湾,在那里结识了杨德昌、侯孝贤等“刚出学校校门”的新导演。那一时期也正是大陆陈凯歌、张艺谋等年轻导演登上影坛之际。同是一代青年艺术家,心灵有许多共通之处。阿萨亚斯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侯孝贤画像》,用来向侯孝贤致敬。他看过侯孝贤的所有电影,但这部纪录片他只用了5天拍摄,却花了两个月剪辑。在片中他跟随侯孝贤导演回乡的脚步,纪录了这位当代中国电影大师的心路历程。
《侯孝贤画像》演员表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自己 self 代表作:大红灯笼高高挂 / 刺客聂隐娘 / 青春派
朱天文 Tien-wen Chu 自己 self 代表作:刺客聂隐娘 / 悲情城市 / 最好的时光
陈国富 Kuo-fu Chen 自己 self 代表作:你好,李焕英 / 风声 / 寻龙诀
杜笃之 Du-Che Tu 自己 Self 代表作: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 春光乍泄 / 我的少女时代
高捷 Jack Kao 自己 Self 代表作:无双 / 疯狂的赛车 / “大”人物
林强 Giong Lim 自己 Self 代表作:Hello!树先生 / 江湖儿女 / 地球最后的夜晚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Olivier Assayas 自己 Self 代表作:巴黎,我爱你 / 锡尔斯玛利亚 /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伊能静 Annie Shizuka Inoh 自己 Self 代表作:爱情呼叫转移 / 乘风破浪的姐姐 / 宫锁沉香
《侯孝贤画像》电影评论
芒果树上偷吃芒果的片刻,特定时间空间下莫名的寂寞感。朱天文带来的从文自传,《风柜来的人》里冷冷远远的镜头。因为走私枪支毒品,死掉的老朋友,在七八条小巷里躲避追杀的浪荡时光,服兵役中决定做电影。对雄性世界的青睐,力量感生命力的推崇,对现代人思想机制行为模式的摸索。最后还唱了特别好听的歌。一个真实动人的人。
6/10。[悲情城市]对黑帮家族史和政治迫害的客观审视,[童年往事]从温暖抑或悲伤的回忆中杂糅有祖母返祖归宗和反攻大陆无望的历史印记,[南国再见,南国]对年轻人行为和社会状态的描写,侯孝贤善于把握市井气候和人群特征并把他们放置在一个更加朦胧的开放氛围里,接近和观察人的原始活力,在侯孝贤与城隍庙认识的老人用方言亲切交谈,还有吴念真、朱天文和陈国富等开启新电影运动的影人口述中,轻飘飘地述说对电影自发的热枕和学习讨论,不断提醒着观众电影是对人本身的强调,这也有意无意地与阿萨亚斯的创作理念产生融合,在[侯孝贤画像]里摄影机的目光经常被人物、动作和取景地突然发生的运动拽着走,如路边餐馆吃饭时,镜头不断将视点中心离开说话的侯孝贤摇向旁人的脸庞,注视于景深处削菜的普通人,通过重拾对身边物的感知来对应侯孝贤的电影观念。
“电影是一个你营造出来的世界,你可以把你的情感全部放到里面。但现实生活不可能,你把情感放在现实生活里,有的人承受不住,会接不住这个。我这个人一辈子不会变的,因为我拍电影,我可以更了解自己。”
纪录片算是视频版的导演小传,重走之前生活过的地方,顺便回顾童年经历,如何踏上从影之路,如何与朱天文和吴念真等人开始的合作。导演对自己的定位,对大陆和台湾的看法。结尾和高捷与林强在KTVK歌的画面是最欢乐的,在闽南语和国语之间切换自如,对音乐、政治、黑道的观点混在音乐声中,始终喜欢在原始的雄性世界里不羁地战斗,男人味的怀念,对社会中性化倾向的不满和惋惜,有些伤感,寂寥和坚定。没有虚伪矫饰,既不惧也不贪,本色展示,真实性情,简单直接。
喜欢导演。拍李天禄、吴念真、朱天文、和自己的故事。拍摄讲真实,拍演员自己自然的状态,写出一个大概,让演员去演,没有彩排,不对就再拍,还不行就隔一段时间重新拍,这样耐心,耗时间,耗成本,仿佛看到了另外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可能会最喜欢《童年往事》里,那个一心想回大陆的祖母,以及常在导演电影里饰演母亲的梅芳。
97年的侯孝贤带着大家一起去他的家乡,听他讲他的故事。特别感动的点在于侯孝贤回到家乡后与朋友们见面的样子,当时都不认识他了,他说我是"阿孝咕"后,瞬间变为亲人一般的老友。"我喜欢爬到这颗芒果树上偷芒果吃,不是一下子就偷走,是在树上吃饱了再在包里装一些偷偷带回去。在树上吃着芒果的时候我特别能感受到那个时候的空间与时间,现在想起来也特别的美好。"
我一直比较反感侯孝贤这种风格的,固定机位,但是侯孝贤是个天才,他对情绪情感的捕捉,还原,很到位。但是没细研究过,中国很多人都奉侯孝贤为偶像,或许他们都想拍侯孝贤这样的东方电影,完全错了。纪录片还行,看点很多,不过都是聚焦在自己的电影,倒是希望他能谈谈其他人的电影,顺便感觉到了为什么贾樟柯和他走得近,两个人性格差不多,没想到侯导居然是这什么野性的人
在台湾的某些地方,时间好像渐渐凝固。纪录片里的许多画面,就像是童年记忆里的旧房和村落。当镜头随着火车在陈旧的轨道上颠簸,两侧是葱郁的山谷,仿佛一瞬间回到了几年前在十分的那个车站:列车慢悠悠驶过,车上车下的人互相招手微笑,一旁组团旅行的韩国人,在废弃的轨道上升起了孔明灯。
比起抒发一种情绪,塑造一个电影世界,侯孝贤更愿意的是去表现人物本身的那种宿命感中的苍凉,所以他说,不去批判,而是去呈现。不难发现,《悲情城市》之中的大哥,有很多侯孝贤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子:大哥赌博、混迹黑社会,像狗一样的厮杀,都像是侯孝贤本人入伍前的分身。透过朱天文,我更喜欢《悲情城市》里宽美的独白了,很温柔,是远看那个时代戏剧化中的浪漫。人们的认知真的随着科技发展了吗?为什么1997年的洞见,到今日来看,也丝毫没有更意外的见长。
导演跟随式拍摄记录侯孝贤电影之路以及他电影路上的朋友,随意却不容易。电影之外的侯孝贤更多的是传递出一种生命的体验以及观察世界的方法、过程,同时对台海两岸的关系发展作出了超前性的预言。很喜欢结尾部分侯孝贤与三两好友KTV欢唱时刻,轻松、惬意、自如,歌声里带着陈年老酒般的甘甜醇厚。
我到现在都还不太能get侯孝贤的片,但看了这个纪录片,我有一种认识:好的导演都是人间清醒,一直在探寻自己要如何通过电影来认知世界和人,好奇的是什么,有自己的切入点。我很意外他的片现在看来是艺术片,当年却十分卖座,他才一直有拍片机会。他抓住了台湾人的普遍情感需求——对大陆的乡愁,对台湾在大国政治角力中身为棋子压抑已久的自尊心。他对政治认识清醒(大陆从欢迎台湾来-台湾要主动去争取),对电影发行也懂(台币升值、港币贬值-台商去香港投资拍片-同质化严重搞砸电影市场),并不是闷头拍片。出于对人物的好奇而生成故事,所以《南国》摩托车那段一出现,扑面而来,我明显被打动了,能感觉到导演对这些人物的喜爱。《悲情》是台湾电影第一次用同期声,买声音器材给杜笃之。他是有赤子之心的人,对电影、对人。
,从侯孝贤电影的拍摄地入手,一点点抽丝剥茧,一直觉着侯孝贤有着天然的敏感力,“你好像有个角度,突然停下来看,感觉你身处的时间跟空间”,后来朱天文给他看了本沈从文自传,那种“俯视视角”一直贯穿侯导电影的始终。2.《儿子的大玩偶》真正开始思考《冬冬的假期》朱天文《风柜来的人》自己《悲情城市》卖座,在台湾刮起艺术电影的风潮《南国再见,南国》像伊能静这些现代人的想法行为节奏;,黑社会浪漫、台湾社会的原始性、环境所塑造人格的宿命感,演员特质设计,电影最重要的是人。4.“我发现很多到差不多50岁左右的导演,开始想把对世界的复杂观念都放在里面,结果就是很难看,而且你常常会感觉到这些好的导演,他们最初的电影是有力气最直接,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