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评分:8.8
导演:王兵
类型:纪录片
片长:135 分钟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别名:铁西区第三部分: 铁路 / Tie Xi Qu:West of the Tracks-Part 3:Rails
上映时间:2003-01(鹿特丹电影节)
《铁西区第三部分:铁路》电影简介
《铁路》长不足两个小时,主要片段是大段的火车穿越铁西区的空镜,穿过一个个工厂,穿过道路,大雪飞扬或烈日炎炎。铁路边的货场住着一对相濡以沫的父子。
《铁西区第三部分:铁路》电影评论
从我知道这部片子到我真正把它看完应该有快十年的时间了吧。如果说工厂是铁西区工人的工作艳粉街是他们的生活,那铁路就是把这一切连接的绳索,它为工厂送去材料,为一些人提供生计,偶尔还帮忙拖载一些货物。火车是幽灵,也是上帝,它只会在固定的轨道上冷静的观望周遭的一切,一个又一个破败的工厂和一个又一个离去的家园。机器奋力奔跑,永远向前,也并不在意被撞倒的人和事。
铁西区第三部分不同于前两部,主要关注的对象从社会环境和宏观群体到微观个体,多了一些温情的东西。整个三部分的选材优秀得没话说。这部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在生活之外穿插的空长镜头对情感的推动作用明显比前两部要好(当然第二部最后的雾中风景也很动人)。当我们仔细观察最普通人的一生,会发现绝对不亚于非纪录电影中的情节,因为他们的反应是最为真实的反应。
父亲被抓,孩子害怕失去父亲,看着父亲的老照片,悲伤哭泣。这是我想看的。我知道你想平静地叙述,可以不要情节曲折,重复的内容可以不要太多,同一个场景谈着不同内容的事,那不叫重复的内容,重复的内容我指的是火车行驶的空镜头,可能想要表现他们的生活就如着绵延无尽的铁道和按部就班行驶的火车一样,就这样了。可是看得真想打瞌睡。
潸然泪下,超越语言。我在想,导演是如何做到一方面带着距离感,自然地叙述另一方面又在不经意流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不像市面上的好多纪录片,既充满诱导的色彩整个流程还肉眼可见的冷冰冰)。让我想起超级市场了,田鹏从某些角度看跟王兵其实挺像的。越来越相信,无论是音乐还是影像,只有够严谨,够耐寂寞,够真诚才能真正抵达人心。
尤其喜欢的是一种手持摄像机游走的拍摄方法,在废弃的工厂抑或积雪覆盖的艳粉街,都如同猎人寻宝一般在荒原上追忆逝去的历史,和《死灵魂》在农场去寻找骨架一样,彷徨无力却又触目惊心。想起第一部分还是17年春节,在老家干燥寒冷的空气里看过,而今在尤伦斯的9个半小时里,感受着王兵导演给到的最高质量版本,好像确实经历过一段奇妙的午后和夜晚,长久观影过程中借助影像竟也浮现出了生活,儿时大院生活里的颜料厂,不曾深刻却已消失的钢铁厂,上学路上经过嘈杂的市集,以及险些变成火车驾驶室里的人生。想起来,21世纪前后确实是自己曾经历过却被遗忘的一段记忆,长长的纪录片里竟也寻回了自己的生活,神奇而难忘。
围绕老工业区形成的城区已经破旧不堪,一些铁路职工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在这个困难的世纪之交为自己谋生计,加入进来的还有一些跟铁路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保安、拾荒人员。铁路早已不运货,火车在原先互为上下游的几个工厂间开来开去,并不挂斗,只跑车头。捡捡废铜烂铁,卖卖钱,只够采购些取暖资源,熬过寒天。即便曾经“履历辉煌”,见过不少世面的老一辈,这个时候也度日如年。
曝光不足,逆光拍摄,灯光、白炽灯的眩晕,没有遮光器,镜头上经常出现虹彩和漫射、散射的光线,摹仿了人眼看到事物的不清晰的画面。没有打光和布景,没有情节,没有搬演,但是人物似乎都适应了摄影机的存在,某种意义上是“客观记录”的镜头。是贫乏的艺术,或劣质影像。聚焦于城市的郊区化,人类的工业化文明如何迅速在一个代际之中堕落,到处都是灰蒙蒙、雾沉沉的,新年的烟花、时装,看上去都接近剥落,无法装饰,人们的食物、衣物、家具、餐桌、椅子,都是灰色的,黑色的。迅速崩坏的工业系统,形成了不同于常态社会中工业或农业景观的第三种景观。这种现实不经过影像的记录,就是无法被后人再认识的。即使当代人,看到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景观,也感到自己被折叠在不同的时空。火车的轰鸣,移动,有几段摄影机拍摄火车行进,占据车头的机位,尽快前方
目前拥有过的最长观影体验,来自一口气刷完王兵的铁西区三部曲。比起前两部分聚集的大量“末世气质”,第三部分更加普世也更亲近。所有的感触都被头顶的轰鸣声,及纪录片里这对父子的关系牵绊。看不到1999到2000年荒诞的变迁,也看不到城市发展的信息,全都在每个人窄小的房屋和他们迅速默许的生活里。虽然回过来看这段迅速也迟缓的变革,就像北方冬天灰蒙蒙的天气,如一头早衰的巨兽,正在费力匍匐前行。看到最后想起左小祖咒在《大事》专辑里的一句歌词:“雾向着海岸的方向吹去,空气里弥漫子夜的气息,我们眺望远处蹦来蹦去,在没有终点的路上旅行。”
第三部分是王兵版本的“铁路沿线”,同样无家可归的人在铁路边用力的活着。有一条完整的父子线,看得到人物和内容。其他时候是用火车行走串联的线索,结合整个“铁西区”的内容,都遇到了急转直下的情节,但是结尾又包含了新的希望。而这部虽然是三部分中最短的,但是整体还是显得散漫漫长。
真实,却又如梦似幻,尤其是对我这种在油田大国企长大的人来说,很熟悉,也和陌生,陌生是因为我错过了那个大下岗的年代,熟悉是因为我出生后,我有意识后,还能闻的到一丝大下岗后的残留下来气息,比如破旧的厂房,以前欣欣向荣的驾校,现在却很旧,已经有一些老司机在里面教人考驾校,对我抱怨到再也回不到从前那个红红火火的年代了,以前会开车是一个多么厉害的事情啊,司机是个多么稀罕的职业啊。
三部分里最喜欢这个。父子掌故比铁路工友轶事延伸得更远,几乎以纯口述史剖析显现社会转型带给人们的阵痛后遗症(跟进沈阳铁路看守所隐蔽拍摄确实很猛)。统共九小时的记录,不掺杂同情,无情感失控,真正以公民姿态讲述特殊年代特定人群的真实生存状况,王兵了不起。长吁一口气,想到在那对父子新家的电视机里传出的主持人串词:回顾历史,我们心潮激荡。
密集的路网,大片大片的工厂从火车旁穿过,从大雪走到烈日,青草长满了铁轨,烟囱越来越少看到冒烟,烟火在新世纪反而稀疏起来。这就是王兵给我们营造的铁路网情景,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片中杜阳父子的经历,当父亲被抓去派出所时杜阳一个人在家看着照片哭泣,钟声刚好想起,导演拍中,回头看,杜阳已经泪流满面。铁西区也许有说不尽的粗言烂语,但是在落难出谁也克制不住真性情。